于文仲见诸将面有难色,又大吼:“仲文此行,固知无功,何则?古之良将能成功者,军甲之事,决在一人,今人各有心,何以胜敌?”辞气慷慨激昂,诸将亦为之动容,大家平起平坐,互不统辖,但于仲文敢负责,诸将也就不好意思撤退。
于文仲能说出这番话来,当真是忠心义胆,那声音还在诸将的耳边回响:我于文仲这次,虽然知道没有军功可以领了(放走了乙支文德),但是为什么我还这么坚持呢?古代的良将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军中的事情,诸将的已经能够一致,上下一心,现如今大家各自怀有异议,怎么可能打胜仗?
宇文述虽知军中粮食维持不了几天,仍不得已而附从了于仲文。于是,隋诸将挥师渡过鸭绿江追击乙支文德。
乙支文德老谋深算,他在隋营已察看到士卒面有饥色,于是故意打疲劳战,一有接触便佯败,引诱隋军追击,一日七战,隋军皆捷,隋诸将于是放开脚步,恃胜长驱直入,东渡萨水,追到距平壤城三十里处,傍山扎营,但却没有见到应来接应的来护儿水军。
他们哪知道来护儿已是自身难保呢?
狡猾的乙支文德再次遣使来诈降,声称只要隋军撤退,便奉高丽王高元前往隋炀帝驻跸处朝见。
宇文述等见士卒疲惫不堪,军中已无粮草,来护儿水军又未按期来接应,在高句丽南面答应出兵北上夹击的百济军队也迟迟未发。
而平壤城防险固,一时无法攻拔,于是即因高句丽使者人头承诺的投降条件而退军,算是不失体面的班师。
但撤退时,高句丽军趁机四面抄袭,隋军结成方阵且战且退。乙支文德派人送于仲文等诗一首:“神策究天文,妙算穷地理,战胜功既高,知足愿云止”。气得于仲文等隋将嗷嗷叫。
秋七月壬寅(二十四),也就是正好萧守仁穿越过来的这一天,隋军退至萨水,军刚半渡,高句丽军向后路发起总攻击,隋军大溃,且战且逃,就这样薛世雄部逃到了白石山。
萧守仁他们一个个都是浴血奋战,同袍战死战伤的不计其数。
“将军呢?有没有见到将军?”萧守仁问道。
萧守仁口中的将军当然就是薛世雄了。
沉默,萧守仁一发问周围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将军阵亡了。”穆义看着双眼通红的萧守仁说出了真相。
“啊?将军阵亡了?阵亡了?竟然阵亡了?”萧守仁呆住了,融合了记忆之后,萧守仁知道这薛世雄真的是很厉害,而且对萧守仁也很不错,很看重萧守仁他们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