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页

殿试的题目是《你心目中的大汉》,随便这些考生想象了。而这样的题目,刘宏最好发挥了,无论你写得再好,他要是不认可,别人是一点辙都没有。只要刘宏想录取,就算文章一无是处,刘宏硬说他的想法和文章一样,别人也没有办法。

考生答完之后,刘宏现场阅卷,他想录取的肯定是全都录取了。不过就算是刘宏昧着良心当黑哨,可是寒门士子的整体素质,还是和世家门阀有着很大的差距。再加上,这次需要录取的人数实在太多,要录取好几百人,才能满足全国的需求。

所以,从总体上来说,还是世家门阀笑到最后了。因为他们的子弟,占到了录取量的将近百分之八十了。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他虽然已经在尽量培养人才了,可是他的培养方式,弄出来的人才,都是些实用性的人才,几乎没有适合当官的。他们,根本就适合不了官场上尔虞我诈的事情。而他知道历史名人,现在不是太小就没出生,仅剩的这些,几乎全都让他划拉来了,也不过十几人,照着需求差的太远了。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就要普及教育,否则的话,寒门子弟永远赶不上世家门阀。”

第91章 改革开始(上)

不管怎么说,史上第一次科举考试,算是顺利完成。录取了八百多考生,也终于可以推进官制改革了。

八百多的新晋官员,要是不改革官制,根本就用不了。可是现在新官制一实行,这八百多人,加入到大汉十三个州,一百多郡、国,上千的县、城之中,还真不一定够。

不过就算是不够,也只能以后再想办法了,因为刘宏已经下令,新的爵位改革,和新的官制改革,即日起就要实行了。

“陛下,你不在考虑一下了吗?微臣老是觉得,陛下弄得这个官制改革,有点冒进。”

刘倏说的这些,刘宏也清楚。他搞的官制改革,严格的说,步子迈得有点儿大。一不注意,很有可能扯到蛋。但是,刘宏已经顾不得了。

这个世界上,做什么没有风险啊?吃饭可能被噎死,喝水可能被呛死,就更别提这关系到万千人命运的改革了。

尤其是刘宏知道,只要他手握军队,再掌握着经济大权,基本上,他就可以确保无忧了。就算是改革有什么变故,也绝对出不了大问题。所以,他才敢这么冒进的改革。

其实刘宏弄得官制改革,要说超前的,不过就是众议院和国会,这两个地方而已。两千年后的华夏,都还没有实行呢,对于汉朝的百姓来说,他们要是一下子,能弄明白这两个地方,那就纯粹是扯淡了。

可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这都到了汉末了,社会矛盾已经很突出了。要是再不想办法,将这些矛盾转移了,大汉朝脱不了鸡飞蛋打的下场。

“皇叔,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习惯的过程。虽然现在看来,这个官制改革有点冒进,那不过是因为,百姓不明白这个官制的好处。只要咱们,能确保这制度顺利的推行下去,就算现在老百姓不明白,时间长了,他们习惯了,也就成为自然了。在等百姓的文化程度提高之后,他们自然就会明白这个官制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