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宏看来,读书学习,只不过是能让自己以后生活的更好的工具而已。所以学习之前就要确定目标,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
你看人家古代,那些读书人目标多明确啊,读书就是为了科举,为了以后当官。后来的人,学习的目标也明确,城市的就是为了分配个好工作。而农村的,不仅为了分配个好工作,更能得到城市户口,而逃离农村。
可是再后来呢,工作不在分配了,城市户口也不再值钱了,人们的学习目标就不明确了。只知道学习,不知道为了什么学习了,不管有用没用,非得上个大学才行,根本就不看自己的实际情况。就好像不上大学,就成不了人才,不上大学就不会有出息一样。就算明知上完大学后,不拼爹照样找不到工作,可这想法,依就改变不了。
这种情况刘宏虽然看不惯,可是上学毕竟能够学到不少的知识,不管这个知识有用没用,总归是件好事。而且有文凭的,总归比没文凭的能得到更多的机会,也不能说人家做得不对,可是那些小说凑什么热闹。
你看看网络上的那些小说,有几本有几本不上学的?不管合理不合理,不管有用没有,一定要上个学才行。发财了,重新去上学,重生了,要去上学,得到外星高科技的,也要去上学,修真的,还得去上学,就连穿越了,到了异界了,也一定要上学。
要上学你就好好地上吧,可是他们不管是谁,一旦进了学校,几乎都不呆在学校里,除了给学校交一大笔的学费之外,就和学校没有多大的关系了。刘宏就纳闷了,就这样你往学校里跑个什么劲呢,你又不学习,难道去学校就是为了去泡妞?
这样的小说,一本两本的,刘宏还可以忍受。可是满网络全是这样的书,就难免让刘宏出现怨念,也直接让刘宏,对上学起了抵触心理。为了抗争董夫人的决定,刘宏连书院的所在地都不去。
这也亏了是在汉朝,科举制度还没出现,读书虽然重要,但还远未达到后世的程度。而且女人的地位相当低下,根本就当不了家,就算是侯爵夫人也不例外。真正的侯府主人,又早就被刘宏迷惑了,所以他不去上学,也没有人逼他。这要是在后世,他要敢做出这么大逆不道的决定,那结果还真不好说。
刘宏边走边想,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庄稼地里。
“地里的蚂蚱是不少,一平方的地里足有几十只,要是在任凭它们发展下去,这蝗灾铁定成型。”看着这些蝗虫,刘宏不停地在琢磨,“这样不行,我得想个办法。”
这倒不是刘宏胡乱善心,虽然百姓可怜,可是凭他的家底,就算现在今非昔比了,他又能救助多少百姓。
可是放任不管也不行,这个天下以后可都是他的。而且根据后世的史书,蝗灾以后几乎是每年都有,刘宏可不能任它发展,否则最后倒霉还是他。所以他一定要想个办法,把蝗灾给处理了。
而且这蝗灾,作为唯一能主动消灭的自然灾害。要是连这个刘宏都解决不了,那其他的灾害,他不是更没辙了。
“要想消灭蝗虫,这个时代也就只能用人抓了。而想让人们都抓蝗虫,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靠利诱了!”
想到了这里,刘宏下达了命令。通知附近所有的人,侯府用粮食换蝗虫,三斤蝗虫换一斤粮食,有多少换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