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我们的行踪已经暴露,还要继续吗?”看着飞快逃去的罗马巡逻海军,副官走到了周偳面前,水龙吟号在顺风的情况下张起十二面大帆的话,速度并不算慢,可是如今万里晴空,海风柔顺得和没有差不多,机动性差到了极点,要是罗马人的海军大部就在附近的话,被他们用那种近乎无赖的战术围攻,那就实在太憋屈了。
周偳看着无风的海面,古铜色的脸庞上露出了不忿的神情,不过很快他就恢复了冷静,“撤退,返航,等到咱们本土的舰队到了,非让他们知道厉害不可。”对于罗马人那种无赖的战术,周偳也毫无破解的办法,既然无法偷袭,就只有先回撤了。
就在水龙吟号退走不久,海面上出现了密密麻麻的罗马高速三浆舰,看着空无一物的海面,这些高速三浆舰群中,一艘大约有水龙吟一半大小的巨大舰只上,罗马海军上将,庞宁不由暗叹自己的运气太差,像今天这种万里无波的天气最适合高速三浆舰作战,要是大秦的水龙吟不退走的话,他有把握把这艘象征大秦在地中海霸权的巨舰给击沉,可惜他失去了这个机会。
“加大巡逻力度,他们还会来的。”庞宁朝自己的副官大声道,接着走回了船舱,帝国目前在马其顿地区的作战并不顺利,突然冒出来的大秦将军带着斯巴达人和马其顿人让上岸的罗马军团束手无策,半个多月里连登陆的海滩都离开不了。要是能够在海上打败大秦和希腊的联合海军,打开局面的话,他无疑将更进一步,晋升为元帅。
三天之后,在马其顿的陈庆之接到了希腊来的传信,周偳的偷袭失败,罗马人的海军在海面上的巡逻过于密集,他们很难在不惊动罗马人的情况下,进入马其顿的沿海,烧毁罗马人修建的海港。
“威慑力足够,可是机动性太差也不行啊!”看完手上的信,陈庆之轻叹一声,看向了面前的沙盘,他明白周偳的顾忌,水龙吟号在没有海风的情况下,速度比起罗马人的高速三浆舰要慢得多,一旦和罗马海军遭遇,那些高速三浆舰可以从容地在其外围海面倾斜希腊火,引燃海面,来进行阻遏,到时水龙吟会被困死在固定的海域内,在没有同样的高速轻型舰只护卫的情况下,罗马人想出的这种战术的确可以限制住水龙吟的威力,想到这里,陈庆之不由皱起了眉头,自语道,“难到真要等其他舰队从本土赶过来,才能打破这种僵局吗?”
“子云,你说要撤退是什么意思?”如雷般的声音忽地在帐外响起,接着冉闵掀开帐帘,走了进来,在他身后的是一班斯巴达将领,他们都是冉闵的忠实拥戴者,冉闵说一,他们绝不说二。
“就是撤退的意思,我要收缩兵力,回内陆布防。”陈庆之知道冉闵和这群斯巴达人的不满,这半个月里,他们死死地把登陆的十万罗马军团给压制在了海滩上,现在他突然说要撤退,放弃眼前的大好形势,他们肯定想不通,就算是冉闵也一样,他向来都是长于战阵而疏于整个战局。
冉闵看着陈庆之起身,没有说话,他知道自己这个朋友绝对有他的理由那么做,不过如果他的理由不能说服他,他是不会听的。
“我们舰队的偷袭计划失败了。”陈庆之将手上的信递给了冉闵,接着道,“这半个月,我们之所以能死死压制住罗马人,是因为他们要修建和保护海港,现在他们的海港已经建成,各种军械和物资正源源不断地运到,他们其余的大军也在海军的运送下赶往其余的登陆点,你觉得到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分兵去防守那些地方,还是在这里死抗腾出功夫来的十万罗马军团的猛攻?”
“我的骑兵需要空间,我也需要罗马人拉长他们的补给线,这样我们才有机会!”陈庆之最后这样说道,冉闵没有开口,他被说服了,这半个月里,他和斯巴达人的确没有给占到罗马人太大的便宜,最多只是打击了一下他们的士气而已。
第三百四十五章 大战将起
秦历173年注定是个要被载入史册的年份,这一年里,霸权衰退的大秦遭遇到了最强有力的挑战,匈奴和罗马这两个当世的大国同时向大秦发动了战争,在大秦的北疆,从中亚到远东,匈奴人超过一百万以上的士兵和大秦军团在边境线上交战,他们试图冲破大秦军团的防线,重回他们祖先的龙兴之地,让匈奴再次成为数百年前那个威慑大陆的草原帝国;而罗马人则想趁着这一百五十年来最好的时机,重新吞并希腊这个对他们有着重要意义的国家,同时夺取大秦在亚细亚的霸权。这一切都昭示着,自大秦军团西征以来所缔造的世界霸权将在动荡中接受血火的淬炼,如果能够再次威服列国,那么汉人的治世将延续下去。
对于大秦来说,和匈奴人以及罗马人的战争输不起,一旦霸权崩溃,大秦将难以垄断海陆贸易,同时亦将丧失大片的领土,南洋各地也会出现动荡,影响到产粮,更重要的是此消彼长,大秦衰败,那么匈奴人和罗马人就会更进一步,即使大秦日后有东山再起之时,也很难再达到往昔的威赫,所以无论如何,大秦都要倾尽全力,击败匈奴人和罗马人,将他们重新打到衰败,至少三十年内不能恢复元气。
曹安民深知这一点,所以即使因为战事使得国内那群享受惯了太平的清流文士颇多怨言,他也是铁心不二,继续扩张军团,打算拖死匈奴人,至于那些碍事的儒生仁人,他也是一改往日的宽和,但凡是有动摇军民之心的言语,通通发配充军,前往北疆前线充作苦役,一时间承平三十年而生的书生迂阔之气被一扫而空,民间原本被兴起的文人所鄙视的武夫和血性汉子则是重振过去的声势,全都是争先恐后的投身军旅,不说那保家卫国的空话,全都是憋着股气要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不但要得那武勋赏赐,更要青史留名,好叫后世子孙知道自己的名字,如此身为男儿,方不枉来这世间活这一世。
大秦国内的消息,李昂这里也是耳目灵通,每隔半月便有锦衣卫往返,将一应大小事情都是记录成册送来,好叫李昂这位如今声威越发显赫的唐国公知晓,以筹谋军略大势。曹安民知道以今时今日的大秦,想要同时和匈奴人还有罗马人交战并取胜,可谓是困难至极,若非有李昂在中亚坐镇,连番妙手逼得波斯和贵霜这两个大国各自生乱,腾不出功夫来找大秦麻烦,恐怕大秦真是要霸权陨落,不复往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