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页

“嗬……”鲁肃轻叹口气,无奈地摇了摇头——鲁肃知道,周瑜正是因为对孙家(或者说是对死去的孙策)太过忠心,因为对孙家兄弟太过关切,才格外受不了孙权、孙瑜他们的猜疑。而张飞似乎也正是抓住这一点……

“公谨,你先安心养病,军中事务暂且放下,但莫要请辞……”鲁肃恳切地说道,“此事我将会设法为你澄清。只要能够揭穿内中诡计,使主公明了之后,事尚有可为!”

“多谢子敬了……”周瑜知道鲁肃话中的意思,但面色却依然显得消沉。

“此事必又是张飞的离间诡计……”鲁肃继续分析说道,“否则仲异将军恐怕没那么容易脱逃。但可恶的是,他连故意放人都安排得那般缜密,不露一丝马脚。此人一日不除,我江东一日难安……”

“子敬可有妙计除之?”周瑜似乎被调起了些兴趣,出声问道。

“此人狡猾异常,实在难以入手……”鲁肃缓缓摇头说道,“前番我曾为主公筹谋一计,意欲离间张飞与刘备,才尚未真正实施就被其识破,还险些害了阚德润!”

“此人莫非真是我江东天敌?”周瑜轻叹口气,怅然说道,“子敬,劳烦你为我代笔,我要再上表与主公!”

“公谨,你难道还要……”往日里周、鲁二人私下交谈时,周瑜从来只称孙权为“仲谋”,从未叫过“主公”,但今日周瑜却一反常态地叫起“主公”来。显然,周瑜心已寒凉……

“此事纵被澄清,我还何面目继续留于此位……”周瑜落寞地说道,“与其让主公难做,不如我自行请辞。子敬,快写吧——瑜本凡才……”

刘备、张飞的图谋终于要达成了!一步一步地,周瑜与孙权的关系被疏远,相互间的信任逐渐失去……江东的擎天巨柱,没有倒在战场之上,却倒在了自家的内讧上。不知怎的,鲁肃居然想起了当日庞统临别时的赠言——“以孙讨虏性情,鲁大人日后还是少逆多顺为好,否则恐惹其祸!”

“难道,我的选择错了么~~”鲁肃无声叹气,起身走到帐中几案前,提笔按照周瑜所说的话急书起来。

第二日,鲁肃回返柴桑,向孙权仔细说明了周瑜的病况,并将周瑜的第二封请辞书转呈上去。孙权仔细思索后,决定派遣孙翊前往鄱阳,接周瑜回柴桑养病。鄱阳大营的军务,暂且交于老将黄盖负责。但孙权却回绝了周瑜请辞副都督的提议……

……

历时两月余之后,前往会稽山越族负责缔结盟约的使者终回返秣陵。出乎我的意料之外,那山越族长长子毛荣居然也随使者一起回到城中。

“勇士将军,我父亲、我族人,愿意答应与皇叔大人的盟誓!”毛荣恭敬地将一封绢书呈递给我。

这封绢书正是由徐庶起草的盟约书。不过在落款处,除原先的大哥印信外,又多了个深红的血指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