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页

特别是在黄河、长江、淮河这些水线上,向河流中排污都是不允许的。一旦发现重大污染,罚款罚到倾家荡产,还要判刑,力度之严厉,让那些民资为之胆寒。就算是排污比较少的,一旦超标也要罚款,并停工整顿。

因此民资们接到最新的排污指标后,有污染的很多都立即停工了。

国家也不是不给他们活路,污染大没关系,可以把工厂迁移到日本去发展,但是绝对不能把污水排放到黄河、长江里去。

就是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村镇也要管理好。

大型沼气池在全国各地普及,那些养殖场首先普及沼气池,养猪场之类的因为沼气池的出现,已经不会排放污水了,同时还能发电、照明,并产生有机肥料。

能够排放污水的工厂,开始大量的迁出中国。

倒是排放废气的工厂整顿力度没有那么大一些,但是废气排放极大的工厂,也迁往日本发展。

另外一个举措就是,中华民国继续加大远洋商船的制造,从海外进口资源,尽管看上去成本增加了,但是也增加了造船业规模。

中华民国这一年最大的商船吨位已经上升到了4万吨,远洋商船越造越大,远洋运输的效率也越来越高。

加上集装箱运输模式的出现,成本已经非常低了,国与国的贸易在成本上的障碍已经被消除。

财团一边在澳大利亚和印度加大对资源的开采,一边开始与罗斯柴尔德财团商议解决贸易差距问题。

罗斯柴尔德财团对于财富外流比较敏感,因为这个财团,本身就是玩资本的,尽管他们不是那么注重技术问题,更沉迷于金融投机,但也对欧洲国家的贸易逆差有些担忧。

中国军阀寡头财团主动提出解决贸易差距问题,罗斯柴尔德财团自然是举手欢迎,中国军阀寡头财团方面提出,中国向欧洲出口商品,欧洲国家向中国出口煤炭、矿石等原材料的模式。

罗斯柴尔德财团听到这个模式后,不由大喜过望,双方一拍即合。紧接着对矿产价格进行了商定,以及开采范围进行了划分。

价格方面,中华民国给出的是一个比较低的价格,罗斯柴尔德财团则想把价格开得高一些,双方最终各退一步,达成了一个双方都还能接受的适中价格,这个价格既有利润,又不是很高。

相比那我写附加值高的产品来说,矿产资源的附加值是非常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