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蓝所能控制的军队只有龙卫府,单靠龙卫府的十几个团根本无力把清河义军全部包围起来,所以伽蓝在无奈之下,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并一次次向各方势力发出严正警告,谁敢把清河贼放出包围圈,谁就等着掉脑袋吧,即便某杀不了你,皇帝和中枢也不会放过你。
没有几个贵族官僚把伽蓝的威胁当作一回事,更有甚者,寻个借口直接与龙卫府产生了冲突,让清河戡乱局势变得更为复杂。其中最让伽蓝“恼怒”的便是鄃县令杨善会。几个月前两人之间曾爆发了一场激烈冲突,为此结下仇怨。说起来这个杨善会官声清正,每每身先士卒捕杀贼寇,偏偏因为与伽蓝的利益诉求发生冲突,两次与伽蓝“针锋相对”。
上次伽蓝在大庭广众之下,剥光了他和属从们的衣服,狠狠羞辱了他。这次杨善会蓄意报复,竭力阻挠龙卫府在鄃县剿贼。
鄃县是张金称及其所领义军的根基之地,他们的家人亲戚朋友都在这块地方生活,官军既然要剿杀义军,当然要寻找这些义军家眷们的“麻烦”,然而,“这些人”实际上就是鄃县的世家豪门,最差的也是地方豪强,正是因为“这些人”的存在,以张金称为首的清河义军不但一次次脱逃了官军的追杀,还不断发展壮大。伽蓝要寻“这些人”的麻烦,试图断绝清河义军的“耳目”,首先便侵害到了清河地方郡望和官府的利益,当然会遭到地方势力的疯狂“反扑”。
军队和地方势力产生激烈冲突,矛盾愈演愈烈,再牢固的包围圈也会产生裂痕,平叛一事迅速陷入步履维艰、难以为继的窘境。
※※※
监察御史崔逊从行宫飞马而来,与其同行的还有清河人崔履行,他目前的官职是信都郡主簿。
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同时出现在龙卫府军营里,刘炫、孔颖达、盖文达、薛德音、傅端毅等鸿儒名士不论年纪大小资历高浅,统统出迎,恭敬有加。崔氏两家乃中土一等一的高门大族,上千年来英才辈出,在中土历史的进程和发展中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力,雄踞于中土所有豪门之上。
在清河戡乱局势最为复杂之刻,崔氏两家同时赶赴龙卫府拜会伽蓝,其目的可想而知,其所施加的压力之大更是让伽蓝焦虑不安。
崔履行的年纪比崔逊要大,高冠长袍,大袖翩翩,看上去丰神俊朗,温文尔雅,飘逸之中更带着一丝出尘之气,仿若超凡脱俗的蓬莱仙人。崔逊向他介绍伽蓝的时候,他倒是颇有深意地看了一眼,然后面带微笑问候了一下高老夫人。待介绍到勇武郎将西行时,这位清河崔先生眼皮都没抬,只是虚摆了一下手,算是给了几分薄面。
接下来刘炫、孔颖达和薛德音等人便簇拥着崔履行到帐中坐而论道去了,至于和伽蓝的谈判,则由崔逊全权代理了。说白了这位崔先生就是来显一下身,摆一下谱,正告一下伽蓝,清河戡乱的事,要依照我们清河人的意思来办,这是给你面子,给你背后靠山裴世矩面子,否则撕破了脸,你恐怕就要步冯孝慈后尘了。
伽蓝知道自己的“软肋”被河北人抓住了,面对崔氏两家的威逼,他也是无计可施,倍感心寒。他能撕破脸大开杀戒吗?当然不能,大开杀戒的后果,最终死去的,都是那些不该死的人,都是无辜的河北苍生,而该死的人,却安然无恙,站在累累尸骨和流淌的鲜血中得意大笑。
“当初,某曾发誓要拯救几十万河北饥民,今天,某不会背信弃义,某不会屠杀无辜。”伽蓝望着面色苍白、目露疲态的崔逊,叹息道,“但某深受皇恩,不能不报;冯帅对某亦有知遇之恩,某亦不能不报;如今某骑在戡乱虎背上,算是骑虎难下,你让某怎么办?”
崔逊坐在火盆边上,微微俯身,伸开的双手慢慢摆动着,感受到火苗所传递出来的温暖,良久,他迟疑着,若有所思地问道,“你一定要杀了张金称?”
伽蓝冷笑,唇角处的笑纹牵扯着,露出鄙夷和嘲讽之色,“他与清河崔氏有何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