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页

窦衍摇手,“你可以进城,但西北人不行,就算李大郎亲自来说,也不行。”

柴绍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此刻听到窦衍的拒绝,还是非常失望。由此可见,窦氏还是站在独孤震一方,他们并不赞同陇西李氏的“政治投机”,但也不公开支持杨玄感的兵变,不过他们会推波助澜,让风暴更大,让局势更混乱,以此来沉重打击皇帝和中枢。

柴绍失望而归,但黎阳突生剧变,杨玄感匪夷所思地杀了游元,拿游元的脑袋祭旗,导致关陇人和山东人无可挽回地走向了决裂。风暴是掀起来了,但失败的种子就此种下,兵变胜算骤减。到了这一刻,形势对陇西李氏已经越来越有利,柴绍毅然决定支持伽蓝,与西北人携手作战。

柴绍飞马疾驰仓城。宋正本带着巡察僚属紧随其后。伽蓝与西北狼兄弟带着几十名精锐或扮成隶属柴绍的乡勇,或佯作巡察使团的卫士,衔尾狂奔。

中央巡察使团代表的是皇帝和中央,即便当前形势危急,基本礼节还要遵守,比如开大门迎接。如果巡视使没有皇帝的诏书,你可以不让他进去,但大门一定要开,这是基本礼仪。

大门开了,窦衍和贺拔威出城相迎,刚刚见面,还没等寒暄两句,伽蓝和西北狼兄弟就一拥而上,拿下了窦衍和贺拔威。与此同时,几十名西北勇士如潮水一般冲进了仓城。

号角冲天而起。

江成之带着楼兰旅风驰电掣而来,如狂飙一般杀进黎阳仓。

第一百八十章 腹背受敌

黎阳仓失陷,陷没于西北人之手。

这个消息在黄昏时分传到黎阳城,杨玄感、李子雄、李密等人神色平静,默默思考。

很显然,游元被杀的消息传到了黎阳仓,杨玄感与山东人决裂了,而决裂使杨玄感失去大部分山东人的支持,同时激化了关陇人和山东人之间的矛盾,由此导致兵变胜算急剧降低,于是,黎阳仓的窦衍和贺拔威毫不犹豫地改变了策略,向杨玄感关闭了黎阳仓的城门。

那么,独孤震在得知游元被害的消息后,是不是也会改变策略?考虑到独孤震的政治理念和对帝国未来的构想,可以肯定他不会改变策略,他还是要想办法“帮助”杨玄感以不断加重危机,从而迫使皇帝让步,以立储做为双方的妥协。当然,储君的人选肯定会变化。

储君的人选如何变?关键还在于山东人的态度。山东人的决策权掌控在谁的手里?山东大世家。以此来推断,未来形势的发展就很清楚了,只要杨玄感坚持在皇统一事上向山东大世家做出妥协,那么兵变依旧还有很大的胜算。也就是说,游元的死,不会导致山东大世家与杨玄感决裂,真正与杨玄感决裂的是山东三四流世家和地方豪强。

山东大世家的政治目标不会改变,为此他们必须赢得关陇人的“合作”,而山东各路义军不过是他们实现自己政治目标的其中一个手段而已。假如山东各路义军为杨玄感所用,其最大作用就是在河北战场上阻碍皇帝和远征军的南下速度,所以他们是纯粹的牺牲品。义军对自己的处境一清二楚,当然不想做个牺牲品,而实际控制他们的山东三四流世家和地方豪强更不甘心为他人做了“嫁衣裳”,因此左右摇摆踌躇不决,而游元的被害,恰好在最关键时刻送给他们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这种决裂,并没有危害到这场风暴的“根源”。这场风暴的“根源”是帝国保守派贵族与激进改革派贵族之间矛盾的总爆发,是双方的巅峰对决,而帝国的保守派贵族既包括关陇贵族,也包括山东和江左贵族,尤其是那些既得利益的大世家大权贵,所以,杨玄感与山东中下级贵族的决裂,并没有影响到对决双方的实力对比,不会给这场风暴带来实质性的影响,除非山东中下级贵族带着山东各路义军全部支持皇帝,成为皇帝的“生力军”,但这可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