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端毅、薛德音摇摆不定,面对扑面而至的危机,当然以“逃离”为上策,但“逃离”了此地,并没有“逃离”危机。危机是十几万难民的死活,一旦他们死了,饿死了,河北地方官员肯定会把责任推给西北人,西北人除非逃离中土,逃离帝国,否则必死无疑。
河北乡团似乎料到西北人可能要“逃”之夭夭,于是在禁军四周扎营,把龙卫统围在了中间。苏邕、苏定方父子一次次找到伽蓝,一次次催逼伽蓝,以武力胁迫地方官员开仓放粮。这实际上就是逼迫西北人去开仓放粮。
伽蓝怒火中烧,但他没办法,他被河北人算计了,掉进了陷阱,不但逃不出来,还成了河北人的“盘中餐”。
河北义军为什么要打平原郡?要劫掠永济渠?归根结底一句话,要粮食。
义军壮勇不多,多的是老弱妇孺,这么多人光吃饭,不耕种,其结果可想而知。为什么不去耕种?根本没有条件,一是各路义军之间不但互相抢粮食,还抢人口,掳掠的人口越多,壮勇就越多,实力就越强;其次官府和地方上的世家豪望为了防止义军实力强大后危害到他们的生存,也是竭尽所能地遏制他们壮大,所以局势非常混乱,生存成为一种奢望。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对于贫贱者来说,死路一条。
形势发展到这一步,只要官府开仓放粮,救活了难民,实际上也就救活了义军。这些难民吃饱了,度过了难关,就算回家种地,很快也会被义军席卷而走,但如此一来,义军暂时就不会劫掠永济渠,而游元和崔逊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永济渠肯定要被切断,但关键是时机。现在游元和崔逊成功地争取到了时间,当然,前提是西北人必须帮助他们开仓放粮。
西北人是关陇势力,伽蓝的背后也是关陇权贵,而控制平原郡的主要地方官员也是关陇人,让关陇人自相残杀,河北人则从中渔翁得利,多么完美的一件事。
伽蓝如何选择?
游元和崔逊在看,地方官员在看,河北世家豪望在看,河北义军在看,河北难民更是“翘首以待”。
伽蓝别无选择,只有用武力手段强行开仓放粮,由自己来承担所有罪责,而其背后的裴世矩和薛世雄是否会因为“用人不察”而受到连累,已经不在他的考虑之列,他也顾及不到了,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河北难民饿死,更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西北兄弟和自己一起死在异土他乡。再说,特殊情况下以武力强行开仓放粮是有先例的,那就是齐郡的张须陀。去年底张须陀曾不顾太守的反对,强行开仓放粮,而皇帝并没有惩罚他,反而予以褒奖。有这样的先例,伽蓝决心赌一把。
伽蓝的决定赢得了西北人的一致支持。苏邕、苏定方父子也是敬佩不已。但傅端毅和薛德音适时提醒了伽蓝一句,开仓放粮是可以,但一旦河北义军在未来某个时间切断了永济渠,那今日的开仓放粮之举,必把伽蓝推上绝路。
“你可以开仓放粮,但之后你必须保证永济渠的畅通,而永济渠能否畅通,关键是谁在河北人的利益之争中最后胜出。”议事结束后,薛德音把伽蓝拉到一边,喟然叹道,“伽蓝,你是否有这样的把握?”
伽蓝听出了薛德音的意思,躬身拜谢。
高泰来了,神情憔悴,两眼赤红,跪求伽蓝拯救河北难民。
“人是肯定要救的。”伽蓝把高泰拉了起来,手指帐外,“但我不能置兄弟们的性命于不顾。如果我开仓放粮了,救了他们,但他们却转而去劫掠永济渠,切断远征军的粮道,那么皇帝不但会杀了我和兄弟们,也会杀了他们,河北各路义军更是难逃败亡之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