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舰队曾试图掩藏自己的行踪,但规模如此庞大的舰队通过白令海峡而不引起美国的注意,根本没有一丝可能,在舰队越过白令海峡时,几乎每分钟都有数百架美军飞机伴航,美国轰炸机以及攻击机更是多次降投弹高度,幸好双方都保持着刻制。
“他们不敢!”罗佐鹏一笑,随即朝着海上的冰山看去。
“我们进入北冰洋后,那些美国人怎么说吗?”
“他们正走向死亡……”于哲勤道出美国广播中的言语,几乎全世界都认为这是一次军事冒险,甚至于就在数天前,外交部意外的收到来自美国等国总统与各界人士的慰问电报,美国报纸刊出一个新闻,“极光舰队”尽丧北冰洋,新闻中说的有头有脸,几让所有人信以为真。
面对这么一支庞大的舰队沉没于北冰洋的消息,整个世界都被震动了。各国反应不一,有的同情,更多的当然是庆贺。面对海军部不加任何解释,甚至最后连国内的报纸也刊载了这一新闻,“他们像英雄一样壮烈的牺牲了,他们的名字永远列在北冰洋征服者了名单中。”而国内一些团体甚至为这支进入北冰洋后,即没传来任何官方消息舰队举行公祭。只不过他现在仍然在北冰洋向着目标航行着。
“相比于冒着战争的危险,他们更希望我们真得能尽没于北冰洋,借助大自然的力量,只不过他们……”罗佐鹏唇角露出丝嘲讽之色,这些美国人并没有勇气再和中国打一仗,不过大自然的力量确实可怕,从越过白令海峡,舰队已经失去了一艘辅助舰和十三架直升机,如果没有那些直升机搜索航道,或许美国人的愿望真的有可能化为现实。
冰的呜咽突然加大,船也用呜咽来响应,它尝试在冰冻的海中移动,却没有地方可去,只好把自己压挤得更紧,并发出呻吟。底舱的金属框架被压缩着,突然发出的破裂声听起来很像手枪的枪声。船首区的船员与船尾区的军官们打呼声不断,他们早就习惯那些想把他们压扁的冰在夜里发出的各种怪声。在零下二十几度的夜里甲板上值班的军官,一直靠跺脚来保持血液流通。
在小酒杯里盛满酒,然后左成昆又喝了一口,中华级或许是国防海军最注重远航性能的军舰,中央空调使得酷寒与舱室内无缘,相比外间穿着厚重防寒服的值班军官或水兵,在室内的他身上只穿着一件羊毛衫。躺靠着椅背,看着舱壁上悬挂的那面丝质的国旗,左成昆的脸上带着笑容。
“等过了迪克逊,到了摩尔曼斯克,就可以把这面旗升起来了!”
依照传统,到北极探险的英雄人物的妻子都会织一面旗,让丈夫带去插在他们到达的最北点,或者让丈夫在完成北极探险或北极航道的使命后将旗子高高升起,尽管极光远征舰队的绝大多数官兵从未走过北极航线或进行过北极探险,但并妨碍他们的妻子,学习这个北极传统。
“到时,也许摩尔曼斯克会成为五色旗的海洋!”端着酒杯左成昆笑喃着,酒杯里的白酒是清澈的,严格上来说,国防海军是禁酒的,但在执行这个任务时,却得到海军部的批准,执勤官兵可以得到2两烈酒,作为冰山观察官,左成昆在值勤时即使是再冷也不会轻尝一口,只有在不值班时才会享受上几口。
“二十三天!”趴到桌上的他似乎看到成功到达摩尔曼斯的那一刻,到那时整个摩尔曼斯克的天空势必都飘扬着海军官兵带去的象征着成功的国旗。
“欧洲!就快到了!”
第316章 阿道夫的狂喜
摩尔曼斯克在芬兰语中曾叫“贝柴摩”。徐安捷中校的飞机在贝柴摩郊外的瓦耶恩加机场着陆,他一走进这座城市,就被它“迷住”了。这座北极圈内的俄国城市有种只能意会,无法表达的风貌,它也许是古老俄罗斯的缩影,这座北极小城如同每一座欧俄城市一般的破落,如不是偶尔可看到几道绚丽的霓虹,或许人们很难将这座城市同繁华的俄罗斯帝国联系在一起。
色彩单调的木屋和砖房组成了几条街道,街上死气沉沉,处处泥泞。穿着厚毡靴和长袍的摩尔曼斯克市民急匆匆走过街道,到修船厂和码头去干活。时而有几队穿着深蓝色军装的帝国北方舰队水兵,这些水兵仅有的军舰,是三艘从堪察加海军基地驶来的一艘轻巡洋舰及两艘驱逐舰,再就是一些老旧而落后的苏俄军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