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先生,并不存在向谁屈服的问题,波兰国防军是波兰人民解放祖国的武装力量。至于愧儡政权,我相信波兰人民会作出选择不是吗?未来波兰命运由波兰人民决定,而不是伦敦、华盛顿或西北、圣彼得堡,唯有波兰人民才能决定波兰未来。”司马站起身,斩钉截铁提醒米克瓦伊契克。不是中国背弃了流亡政权,而是流亡政权选择英美。
“总理阁下,您一定会后悔今天的决定。”
“不,米克瓦伊契克先生,因为我们选择了波兰人民,所以,绝不会后悔。”司马异常自信,中国一直是自由与正义的象征,在新独立的亚洲国家,中国大都支持他们进行民主选举决定国家未来。选举无不受到他国监督,最终所有人都会认为是公平选举,亚洲可以达成,波兰同样可以做到。
第304章 悲壮的抉择
美丽壮观的华沙,维斯瓦河如玉带环绕在华沙腰际。多美的地方,可米沃什却说,生活在这个国家的重负,非常人所能承受。
“我的笔比一只蜂鸟羽毛更轻。”
悲伤超出忍耐力量,他的心就像一块石头,里面封闭的,是对最不幸土地的爱。他说:我怎能生活在这个国家,在那里脚会踢到亲人未曾掩埋的尸骨。
二战时期,波兰被德国称为“世界阴沟”纳粹杀波兰人或斯拉夫人就像处理牲畜,无需解释。在这个注定与悲伤结缘的城市里,最不缺少的就是教堂。华沙古城,有很多天主教堂。欧洲中世纪红色尖顶建筑鳞次栉比成为华沙特色,也是波兰特色。到处摆放鲜花蜡烛,也有纪念人群,但没有号啕大哭、泪流满面,只是平静默立,安静克制、沉默庄重。
华沙,悲痛成为凝聚人心的纽带和力量。人们相聚在教堂,相聚在肖邦雕像前。在华沙,肖邦随处可见。事实上,39岁肖邦一半时间生活在维也纳、巴黎,那时华沙处在沙皇奴役下。肖邦终其一生,也没有回到故乡,他曾痛苦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在巴黎去世后,后人根据他的遗愿,把他的心脏带回,安葬在华沙圣十字教堂墙壁中。在教堂左边第二根廊柱下,写着:这里安放着肖邦的心脏,还有一个花环。
波兰是一个被各种利益集团多次出卖的民族,一个多次受到沙皇俄国、普鲁士、奥匈帝国挤压和瓜分的民族。1940年,与苏联达成秘密协议,希特勒出兵波兰北部港口格但斯克,继而占领波兰全境,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两个独裁者签订秘密协议,不仅发动了可怕的战争,还重申殖民原则。弱小民族不过是牲口,可以买,可以卖,全凭主人意志。
历史屈辱感,渗透进波兰人血液,渗透华沙的每个角落。激烈枪声华沙回荡。枪声从德国人占领华沙后,从未曾消失,是波兰地下军抵抗侵略者的枪声,在欧洲“波兰人”和“革命者”成为同义词。波兰人从未向侵略者屈服,总是奋起反抗。被占领后,不断起义,四角帽和蛇形领章从波兰土地消失六年,但枪声一直在波兰土地上回荡。
肩背突击步枪、半自动步枪的德国士兵在这座躁动不安的城市里来回巡逻。街道上地下抵抗军张贴的标语比比皆是,但大都只剩下破纸片。随着中俄联军进攻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这个倔强的国家就陷入空前躁动之中。两天前,广播中传来俄罗斯第三集团军攻克谢德尔采的消息,更加剧了波兰尤其华沙的反抗烈焰。
“波兰赢得解放的时候到了。”昨天,中俄联军逼近波兰维斯瓦河,德军被迫向西溃退。大家深信不疑,5月之前,华沙将成为中俄联军囊中之物,华沙山雨欲来风满楼。1940年波兰被德国占领后,威拉诺宫便成为德军驻华沙城防司令部。此时,城防司令部门外岗亭林立,还集中数辆老旧的四号坦克,显现出紧张和不安的气氛。
“暴风雨前的宁静。”站在窗边,施塔赫尔注视,默默想到。
过去几个月,中俄联军及波兰第一集团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进波兰,4月18日跨过寇松线,22日解放波兰边境小城赫乌姆,23日夜到24日凌晨,攻克波兰东部重镇卢布林,26日攻占布列斯特和立托夫斯克。29日柯尔托斯基元帅指挥俄罗斯皇家近卫军第三集团军,势如破竹向华沙近郊维斯瓦河畔进军,几天后,中俄联军便会兵临华沙城下。
“国内军如果无所作为,波兰就会倒向俄罗斯。”数日前破译的波兰国内军司令塔德乌什·科莫罗夫斯基发给伦敦的电报,充分说明华沙局势。国内军很快就要有所作为,作为会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