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尔同志,你们从那、谢廖沙,你们……”提反坦克步枪的上士向战士下达命令。
两个手持反坦克手榴弹、莫洛托夫鸡尾酒的反坦克分队离开后,上士便提着手中trd反坦克步枪,沿残破楼梯,朝楼顶跑去。在顶楼架起反坦克枪,瞄准坦克车顶。如t34坦克一样,四号坦克车首采用大倾角装甲,从正面坦克枪根本不可能将其击毁,反坦克枪也只能在近距离击穿车顶、车尾及发动机舱。
战争爆发后,装备75毫米48倍长身管火炮的四号坦克是红军的恶梦。它的装甲与同样采用大倾角装甲的t34比并不占优,火炮也相近,但德国装甲部队训练有素,别说t26,即使最先进的t34碰到它也难逃一动。在朱加什维利格勒,坚守在废墟间的红军官兵,仅有的反坦克武器是反坦克步枪、反坦克手榴弹、炸药包和莫托洛夫鸡尾酒。
瞄准发动机,上士扣动扳机,枪声一响,坦克附近的德国士兵纷纷用步枪、冲锋枪向楼顶扫射。这时,废墟间闪出一道身影,手举燃烧弹,猛地朝坦克后方一甩。德国人没有攻下火车站,德国已没有一支满编部队,苏联人的援兵仿佛永无穷尽,打死一个苏联士兵,明天还会再补充几个。
简陋的地下室内,挤满用木板、砖块搭成的床位。是一座野战医院,同时也是士兵避寒之地。空气中散发着难闻的血腥味、木头上燃烧产生漆臭味。一走进这里,施瓦德就感觉心情异常压抑。但相比外面的严寒,这里无疑暖和一些,大家伙总会想办法弄来一些木头取暖。
抱着几块从废墟中找到的木板,施瓦德从一个全身被纱布包裹的重伤员身边经过,在他旁边一个吊着绷带着的士兵正在收听收音机,收音机里美妙的旋律没有人心情舒畅,反倒让施瓦德有种葬礼进行曲的感觉。
“这不是打仗,根本就是屠宰场,除了死还是死。”躺在床上双腿被锯掉的伤兵大喊道。
他的话引起旁边伤员的共鸣,施瓦德看到一个带铁十字勋章的军官,表情非常冷漠,眼窝深深陷入脑袋。
“那就死吧!让苏联人打死,总好过冻死或饿死。”把木板放在壁炉旁,施瓦德心情沉重的离开几近崩溃的战士。如果再呆下去,也许真会像他们所说,找个机会死去。
走了几十分钟,施瓦德看见一座圆顶被炸飞一半的东正教教堂。施瓦德毫不犹豫一头撞进去,透过破碎彩绘玻璃窗的微弱光线,寂静深沉的礼拜堂让施瓦德恍然感觉身处另一个世界。走在礼拜堂走廊里,踩踏瓦砾、碎玻璃的声音回荡在寂寥的教堂。教堂彻底被炸毁,只剩几排破长椅。
将长椅上的雪扫去,施瓦德疲惫的瘫靠在一排椅子上,抬头仰望怀抱婴孩的圣母,圣母表情祥和安宁,身上却满是弹孔。望着满是弹孔的圣母像,施瓦德感到酸痛苦涩的感情从胸口泛向喉结,于是便深深低下头,忤悔祈祷。这时施瓦德看到椅间有一具尸体,是苏军尸体,本能的,施瓦德弯腰在尸体中翻找,终于翻到一个变形的烟盒,竟然还有几根烟。
施瓦德在壕沟里休息酸痛的双腿,抬手触摸胸前口袋,透过磨损泛白的布料能感觉到战鹰的轮廓。每次战后确认火机还在口袋里已经成为施瓦德的习惯。之所以养成这个习惯,是因为在苏联冬天,如果没有火机点火取暖,就意味着死亡。被轰炸震落的尘土不断扑落在身上,他被呛得咳嗽起来。耳边充斥伤员的呻吟、随军牧师的祷告和无线电吱嘎声。
摸出从苏联人尸体上找到的香烟,施瓦德点燃一根,尽管烟带有浓浓霉味,但聊胜于无。吐出一口烟,施瓦德仰望空中轰炸机,脑海中浮现出好友未阵亡时,躺在怀中说的话,“回去吧!冬天来了后,我们谁都回不去了。”回去,还能回去吗?施瓦德无奈地摇摇头,海森堡的担心成为现实。长时间攻城不利、严寒来临和远不足量的供给使第六集团军战斗力锐减。
野战医院充斥无人照料的伤员和因严寒冻伤不得不截肢的士兵,施瓦德忍不住诅咒将军们,几个月了,明知道不可能夺取这座城市,为什么还不下达撤退命令?烟从施瓦德唇间吐出,感觉到饥渴时,施瓦德随手抓起一团和着硝烟的雪,放在唇边,润润嘴唇。
在残存的建筑间猫腰穿行,单薄的军服挡不住寒风。施瓦德经过一片开阔地带时,听见喃喃的祈祷声。于是匍匐接近,看见一名被炸断一条腿的国防军士兵,粘着血丝的白骨碎裂裸露在外,炸断的血管在空气中微微颤动,士兵身下土地已被暗红的血液浸湿。施瓦德轻轻抬起士兵的头,士兵涣散的眼神慢慢重新凝聚看向他。
“长官!”士兵努力张开干裂的嘴唇,费力的指向自己的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