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韩国第一师休整,第十三师接替第一师防务。通知朴植少将,明天我会亲自为英勇战斗的韩国官兵授勋,感谢他们勇敢付出。”黄百韬命令。他的变化在参谋长于乐看来,再正常不过。尽管黄百韬打心眼里看不起韩国人,但他却不会吝惜激励韩国人。
十数公里外一处堆巨大沙墙的“院落”内,整齐分布一大片帐篷,帐篷中央升起一面红卍字旗,帐篷上同样标有白底红卍字,是一座野战医院。野战医院内还有一面太极旗。一座半开大型帐篷内,一排行军床床头边坐着几十名伤兵,为了给重伤员留出躺卧地方,腿部或肩部负伤的轻伤员,只能靠床头坐着。野战医院中斥血腥味和伤兵呻吟。
昏暗灯光下,军医护士不断为新到的重伤员做手术。卡车、吉普车仍源源不断送来伤员。军医处理完一个伤员,马上转向另一个。
伤员伸出胡乱缠绕的左手,颤抖的指着身边一个伤员,“长官,看看此人,说不定已经死了。”
军医翻开那人眼皮,用小手电观察瞳孔,默默无语走到刚才说话士兵身边,“已经不行了吗?”军医没说话,开始处理他的伤口。
乘吉普车到来的朴植看到战地医院惨状忍不住摇头叹息,第一师抵达缅甸半月,尽管仍然保持178万人规模,但前后却补充了365万名新兵,等于从上到下换了两遍。自从配属中国国防军第103师,同第十三师、越南国民军第7师、兰芳国民军第十二旅、俄罗斯皇家近卫军37坦克团组成亚盟第九军,韩越三个师一直承担最危险、最繁重战斗任务。
尽管内心有怨言,但作为第一师师长,朴值明白战争对韩国的意义。韩国上下都对战争充满热情,甚至愿意承受牺牲。卢正熙三年前发动军事政变掌握政权,两年前脱下军装,以微弱多数当选总理,执政地位还不牢固,战争是他摆脱困局唯一选择。
随中日邦交正常化,韩国亦紧随其后开始韩日邦交正常化,但却发生反对韩日邦交正常化运动,掌权不稳的总理面对自独立后最大规模民众抵抗,甚至有演变成革命倾向,韩国政府氛围到了谈韩日邦交色变的地步。紧要关头,中国同意韩国使用军事力量宣布戒严,才稳住局势。多年来,中国虽然一直对韩国提供经济援助贷款,但却有意缩减军事援助。
韩国先后多次军变,但包括卢正熙在内,任何一个军变总理,都从未完全掌握军队,对军部控制更谈不上。卢正熙想通过参加战争,获得新式武器装备,扩大军队规模,扩大军官编制,稳住并掌控军部。另外,中国并不喜欢军变,尽管军变大都是在中国默许下甚至参与下发生。
但卢正熙发动军变时,并未得到中国许可。三年前军变后,他的一举一动就在中国严密监视下,中国甚至对青瓦台进行窃听,卢正熙需要迅速取信中国。韩国民众之所以对战争倾注极大热情,是对中国利用欧战“特需”实现经济复兴历史记忆犹新。欧战,使中国这个几近亡国的国家,一跃成为强国,进而跻身世界头等强国,有了与欧美竞争的资本。
战争刚一爆发,上至议员、下至平民,无不认为,应该与中国交涉,让韩国军队参加到这场伟大的战争之中,同时提供军需物资,利用战争“特需”搞好经济。最好,争取中国经济援助。
“以血摆脱贫困,为了创造繁荣乐园,必定要流血牺牲。当你们在前线牺牲、流血时,韩国数百万工人,在努力生产。当你们离开韩国时,韩国一穷二白,当你们回到韩国时,你们和你们的儿女将生活在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度。”想到郑里发来的元旦贺电,望着伤员朴值轻轻摇头。
出兵参战的确给韩国带来巨大经济利益,战地物资和人力全部从韩国国内调拨,韩国对外出口迅猛增长,但韩国人的命运呢?
依在警戒塔边的郑泰士望着一望无际的沙海,眼中尽是迷茫。一年前,经韩国国会批准,中韩联军司令部命令,韩国国民军第1、3步兵师组成韩国远征军,开赴缅甸前线,参加伟大的亚洲民族解放战争。
太极旗浪潮席卷韩国码头,无论是运输船上满载的官兵,还是码头上的家人、市民、女高中生都挥舞太极旗,歌曲传遍码头“为了自由保卫祖国,以祖国名义选中他们,他的名字就是大韩民国勇士,即使要去的地方天壤之隔,万众一心的民族心也跟随其后,万众一心的民族心也跟随其后。”在数十万国民欢呼中,两个师近四万韩国国民军登上运兵船,漂洋过海到达缅甸。
从缅甸到印度,最初两个师外加移动医院部队、工兵部队、后勤部队四万余人的韩国远征军,已经扩充为一支近三十万人军队。在南亚半岛,韩国军队规模仅次中国国防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