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近卫军三军最高统帅彼得,将作为解放者彼得回到欧俄,回到他的人民之中。罗曼诺夫皇朝继承人彼得,将会得到16亿俄罗斯人的尊敬和爱戴,最后他将会在人民的欢呼声中在乌斯宾斯基大教堂登基成为沙皇。
“我明白,统一的俄罗斯不符合中国国家利益,不是吗?”安娜直视自己深爱的男人。
“不,为了俄罗斯统一,中国不惜代价,但需要恰当的时机,不单单是为中国,也是为了俄罗斯,为了彼得。时机成熟,我保证国防军最精锐部队将为俄罗斯统一而战,彼得继承皇位时,不会在伊尔库茨克,一定会在乌斯宾斯基大教堂举行登基加冕典礼,我保证。”
第218章 坏消息
“怀疑我们的政策吗?我们只有一个坚定不移的决心,摧毁希特勒和纳粹制度的一切痕迹。没有人能动摇它,没有人。与纳粹作战的任何个人、国家,我们都要支持。与希特勒同流合污的任何个人、国家,都是我们的敌人。俄国人的危难就是我们的危难,美国的危难。”罗斯福。
1941年8月27日凌晨,雷雨笼罩城市。阿瑟·康普顿坐在出租汽车上,脑中梳理将要在会上的发言。阿瑟·康普顿应邀出席总统炼铀委员会召开的秘密会议,委员会邀请全国各地工程师研讨,目的是要通过具体从事工作的人员了解,能否在战争期间,大约四五年内,生产足够制造原子弹或发电站的铀。
劳伦斯博士信中要求康普顿带来制造巨型电磁铁的可行性报告。两人是老朋友,康普顿给这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回旋加速器提供了许多特制设备。阿瑟·康普顿的工作处于商业和科学之间,性质是商业利用科学,他常常说自己是个谋利者,然而他有一定的科学地位,因为他早年在加利福尼亚技术研究院工作。康普顿知道巨型电磁铁是做什么用的。
一直以来,阿瑟·康普顿对为军用目的生产铀看法明确。核武器不但可能,而且,康普顿认为中国人早已进行了,甚至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中国拥有世界上唯一一所原子物理学院,云集全世界最优秀的原子物理学家。十几年来,还控制着世界上最大的铀矿,每年有数百吨高品位铀矿运回中国。康普顿认为,中国敢向英美国宣战,是个可怕的证明。
康普顿从广播中得知中国向美国宣战的消息,就断定中国人至少在原子武器上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康普顿甚至认为,战争是中国人和美国人在u-235裂变问题上的竞争,其它潜艇沉没、陆上战役,空中格斗,纯属无谓流血。和大摊牌相比,不过是无用的老一套的虚张声势。现在,阿瑟·康普顿认为,在跑道上,美国还有一个竞争者:德国。
希特勒冲进法国,装甲部队将整个法国夷平,将英国逼的据海而守。如果德国人在可控连锁反应上取得成功,希特勒有了铀炸弹,或者一两年可以拥有,战争就成定局,德国人将拥有世界。德国人的威廉皇帝研究院正在进行核武器的探索。情报显示,征服挪威后,德国制造了大量重水,重水唯一用途就是在铀裂变过程中为中子减速。
相比中德,美国无疑落后了。美国即没有云集世界各国物理学精英的原子物理学院,也没有世界上最大的重水厂,只有一群从欧洲逃到美国的物理学家。美国储存的铀一共不到四十磅,更不用说十分稀少的能爆炸的同位素235。尽管炼铀委员会多次召开会议,科学家们极力争取,政府竟然在这个关乎国家存亡的项目上,投资不到十万美金。
康普顿估计,中国为实现梦想中的“亚洲独立”,德国人为日耳曼大帝国,一定在核武器上投入无法想象的巨额资金,或许已经花费了十数亿美元。炼铀委员会在一间单调的研究室里开会,尽管窗户开着,外面雷电不断,房间里还是闷热无比,而且烟雾腾腾。一块蒙着灰尘的小黑板上还留有粉笔写的方程式。
桌子周围所有人,康普顿都认识,除了两个穿军服的客人:一个陆军上校和一个海军上校。科学家只穿衬衫,解掉领带,卷起袖子。仍旧是国家标准局局长利曼·布里格斯当主席,这使康普顿更为泄气。布里格斯是标准的联邦官员,在他眼里,一千美元就是可观开支。他还穿着外衣,系着领带。劳伦斯博士冲康普顿友好地挥挥手。
然后向两位军人介绍康普顿。
“这位是康普顿博士,丹佛电气公司董事长。这位是托马斯上校,这位是凯勒赫上校。”康普顿分发了油印文件,然后高声颂读,却时常被隆隆的雷声打断。
与会诸人侧耳倾听,会议室中只有凯勒赫上校,一个双颊肥胖的秃头,连续不断地抽烟,萎靡不振地瞪着前面,不时把手伸进镶金线蓝制服里,在胸口搔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