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凡一世?”望着活力不再的爱人,安娜坚定地回答,“我希望彼得成为彼得二世,如彼得大帝一般伟大的沙皇。”
这些年儿子表现让安娜非常欣慰,他会成彼得大帝一样伟大的沙皇。
“不,如果按照你的计划,彼得最多只能成为伊凡,而不是彼得。”司马说出思考良久,找出的合适理由。
“安娜,1721年俄罗斯帝国成立,欧洲政治问题没有俄国参与,都无法解决。俄罗斯帝国被称为‘欧洲宪兵’,彼得大帝功不可没。伊凡建立了俄罗斯帝国,但让俄罗斯帝国成为真正帝国的却是彼得。”
对司马评说的两位帝王的功绩,安娜·斯塔西娅认同地点点头。彼得大帝奠定了俄罗斯帝国的辉煌,使其雄居欧洲。同时对俄罗斯帝国的历史和辉煌而骄傲。
“如果根据你们的方案,我们的儿子彼得,只能成为伊凡三世,而不是彼得二世,他只不过实现了俄罗斯帝国重建,而没有恢复俄罗斯帝国的历史荣耀。”
即便安娜梦想实现,俄罗斯帝国复兴,也不可能摆脱中国的影响。二十五年来,中国对俄罗斯的影响方方面面,俄罗斯人均收入是中国三倍,国民可以享受比中国更好的福利,但俄罗斯经济受控于中国,无法摆脱。中国移民控制俄罗斯帝国60%以上经济,100%俄罗斯企业都有中国资本存在。
即便俄罗斯帝国反攻欧俄成功,经过25年集体化的欧俄民间财富几乎为零,重建离不开中国资本。即便有俄罗斯资本注入,资本仍有中国背景。而且俄罗斯帝国未来几十年内,能依靠的不是接受25年赤色教育的欧俄俄罗斯人,只能是俄罗斯帝国国民,帝国国民中有很多人具有中俄两国血统。
俄罗斯帝国与中国的关系,非人力所能切割,只会随时间推移,日益加深。双方关系远非后世英美亲密联盟所能相比。统一的俄罗斯,也不可能对中国构成威胁。中国可以接受统一的俄罗斯,但俄罗斯统一,绝不是现在。
避免强硬态度强迫盟友接受,是中国外交的立场。一直以来,中国都以温文儒雅的传统东方国家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尽管与盟友合作前提是为本国利益,但各个政府部门都尽可能在愉快合作前提下,诱使对方答应中国的要求,而中国官员对待盟友的态度也同样谨慎,非常注重尊重对方。
曾经遭受帝国列强半殖民化入侵的国人,对外国人高高在上的姿态深恶痛绝。正因如此,才清楚的知道高高在上的高傲只能引起反感,绝不能用于盟国。即便对待韩国、兰芳这样的铁杆盟友,协商都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选择,对俄罗斯这个中国最亲密盟友国家,自然也会用友好协商解决问题,至少表面如此。
司马的态度让安娜·斯塔西娅这位“铁血女皇”摸不着头脑。司马是什么意思?仅仅只是为了彼得?安娜最大梦想是反攻欧俄,让儿子成为俄罗斯帝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沙皇。皇家近卫军吹响反攻欧俄号角时,皇储彼得,将以俄罗斯帝国三军最高统帅身份,直接参与,军事上的胜利将有助于彼得赢得民望,同时掩盖他身上永不可能除去的瑕疵。
当然安排存在私心,彼得作为帝国三军最高统帅,在皇家近卫军和中国国防军联合作战时,彼得有其它元帅、将军无法比拟的优势。他是司马的儿子,国防军将军会有所顾忌,不会推翻至少会考虑彼得的意见。赢得战争胜利,安娜·斯塔西娅绝不会怀疑。
二十年来,乌拉尔山,那道用地雷、铁丝网、要塞、机枪堡构建的绵延千公里的防线,对于绝大多数俄罗斯人而言,并不只是社工党与罗曼诺夫的仇恨,或国家分裂的象征,更多的是数以万计小人物的故事。小人物在分界线上,用生命,谱写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传说,传说的名字叫做“自由”。
在因为玩笑就会获罪的欧俄,很多俄罗斯人为了自由选择逃离,从分界线诞生之日,就不断有人穿越。22年间,68万人从苏俄成功逃到俄罗斯帝国。每天警戒部队都会对历尽千辛万苦逃到俄罗斯帝国的人说:“你们自由了,这里是俄罗斯帝国。”但自由总要付出代价,22年间,在绵延千公里的防线上,上百万人惨死在苏俄边防部队枪口下。
自由,对于很多生活在欧俄的俄罗斯人而言,罗曼诺夫不仅仅是皇室的象征,同样是自由的象征。
“1917年社工党许以自由,1927年,自由却在山的另一头。”一旦战争启动,欧俄数千万俄罗斯人将会怀抱鲜花、面包、盐欢迎皇家近卫军的解放,对此每一个俄罗斯人都深信不疑,22年防线枪口下的生命已经充分证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