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1页

彭得华双眼紧盯地图,“任务原本应该由空降部队执行。”

“参谋部无意动用空降师。”张岭强回答,因为参谋部无意动用空降师,所以才会动用第6山地步兵师,担任最艰巨的任务。师级规模军队敌后穿插包围,是国防军历史上首次,像第6山地师扔掉全部车辆的迂回,更是前所未有的。第6山地师开创迂回和丛林行军的记录。

“靠第6山地师,我担心……”

“切尾”是作战计划中最重要的环节,人少了穿插没用,人多了穿插困难,加上地形复杂,无道路可利用。尽管侦察部队绘制了准确的军事地图,但任务依然艰巨,靠只有12门可拆卸式105榴弹炮的步兵师切断4个军的后路,谈何容易?

“没什么好担心的,古今中外谁都怕抄后路,只要第6山地师在全线总攻前,跑到英国人后面,就赢定了。”彭得华信心十足。

“到时,我会把第36航空部队配给第6山地师,弥补重武器不足的现象。”

“但第6山地师可能遭受很大伤亡。”张岭强提到伤亡,彭得华断然反驳,不无恼火。

“国防军建立22年,反复强调用炮弹换人命。爱护战士是长官职责,但不能走极端,导致打仗时,不考虑如何赢得胜利,而是如何降低伤亡,甚至可以接受训练中的死伤,但无法接受战争中的伤亡,军官将低伤亡视为前途的保障。为了低伤亡,不惜推迟进攻时间,可几个月来,英印军由38万增加到275万,每拖两天,英国人就可以武装一个印度师。”

彭得华知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虽从缅北进攻会面临严重的后勤问题,但当时印缅边界英军力量薄弱,如果参谋部可以接受伤亡,以三万人代价,在缅甸战役一结束即发起果断进攻,放弃绝对优势火力的依赖思想,依靠精锐步兵和少量重武器创造的局部火力优势,突破英军防线,国防军有可能在英国人做好准备前夺取印度。

但参谋部不愿意接受代价,宁肯让英国人完成准备,依靠优势火力夺取胜利,而不是打一场让人指责的战役。国人可以承受理所当然的牺牲,但却不愿意接受“愚蠢”的牺牲,如果说牺牲优势火力以士兵性命换取胜利,指挥战役的军官将会遭受举国上下的指责。

“长达70公里。”彭得华手指地图上钦敦江以北的一条曲线,那是千年无人深入的热带雨林,多少个世纪以来是兵家禁地。地图上70公里,却是寸步难行。

“没有道路,命令士兵丢掉汽车,用脚进攻。后勤无法保障,就携带尽可能多的弹药,把拖累部队的重炮扔掉换上山炮、迫击炮,用空中补给重装备。30天干粮,喀山可以进攻,难道此处不行吗?”

似乎彭得华对士兵生命毫不在意,但63军上下都知道长官对士兵生命的爱惜不比其他人差,只是渴望胜利,认同军人意味牺牲,战争意味伤亡的观点。

“恐怕外界会……”

“不需要考虑外界看法,我得到的命令是牵制英帕尔英印军,让他们相信英帕尔是国防军主攻方向,为战役胜利创造机会。英帕尔集中英印军精锐36万,一旦投入其它战场,后果不堪设想,我们要把英印军牢牢钉死、歼灭在英帕尔,胜利就势成定局。”

印度有275万英印军,英帕尔集中英印军精锐,其它地区英印军是训练装备极差的杂牌军。参谋部极力制造假相,就是为创造全歼英印军精锐的机会。计划是,以机械化部队对英帕尔英印军精锐来一个漂亮的左勾拳,就像国防军当年在朝鲜的翻板,届时与63军形成对英帕尔的合围,全歼敌军,但是参谋部却忽略了彭得华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