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1页

威克同样累得走不动,但下属入睡时,他仍然靠在树干上,拿地图认真比对计算四小时后的行军路线和行军速度。九连任务不只是穿插,还担负着全师的前导清障任务,沿途消灭英印侦察、警戒部队,为全师穿插创造机会。在后方35公里外的热带雨林中,山地26师,同样在热带雨林中苦苦行进着。

尽管雨季未至,但一场中雨让印缅边界雨林内干枯的河道出现河水,微涨的钦敦江上,架设起三条由路桥箱组成的浮桥,一辆辆六驱卡车、装甲车、一队队士兵通过浮桥驶向对岸。江边,大队新闻记者采访过江的国防军63军官兵,昨夜第一座浮桥建成,第一名国防军官兵越过宽阔的钦敦江,标志解放印度的“天竺计划”全面展开。

“印度自由关系到亚洲自由,印度解放意味亚洲将迎来解放。印度国民军官兵踏上印度国土,意味印度解放的日子为期不远。”身穿印度国民军军装的自由印度临时政府总理鲍斯满面笑容接受记者采访。印度国民军将配合国防军,参与解放印度。战争后,自己必定成为印度英雄。甘地只是精神领袖,印度未来属于自己。钱德拉·鲍斯沉浸在幻想中。

距离钦敦江不到3公里,一片丛林开阔地中,除去来回巡逻的官兵,十几门40毫米高射炮组成严密的防空网。伪装网下,一个个集装箱散布在草地上,几条野战天线塔耸立林间,四节集装箱组成的63军司令部设于此处。密如蛛网的电话线扯进集装箱,白色内饰的指挥所干燥凉爽。数十盏白色节能灯映照下,指挥所内显得平静安逸。

彭得华微蹙浓眉,凝视壁上悬挂的巨幅作战地图。地图上,作战参谋标出的红蓝箭头和标记,将英帕尔敌我态势分布一目了然地显示出来。昨天,英东南亚军总司令蒙巴顿勋爵得知中国军队渡过钦敦江的消息,亲临英军第14集团军司令部,听取集团军司令斯利姆的军情汇报,并决定:把钦敦江以西沿边境防御部队,撤至英帕尔附近高地上组织防御。

彭得华明白蒙巴顿的意图,英军布置使国防军进攻部队远离后方基地,得完全依赖很不安全的丛林运输线,63军还得被迫背靠宽阔的钦敦江作战。此外,由于雨季即将到来,使干涸的河床变成汹涌的急流,国防军必须在雨季到来之前迅速取得胜利,否则就将面临一场灾难。

“打下英帕尔,坐吃丘吉尔。”面对后勤问题,及后路被断的风险,63军向参战部队发出号召。同时明确“你们的补给就是随身携带的,下一次补给是在打下英帕尔之后。”210发步枪子弹、8至12枚手榴弹、30天的压缩干粮、4份急救包、1份热带急救药包,这是参战官兵携带的所有物资。同时,没有公路,没有车辆,只有士兵双腿。

彭得华又仔细审视双方兵力部署。

“我军全部渡过钦孰江后兵分三路,第133师、135师分别从南面和东面向英帕尔进攻;而第137师则向英帕尔以北科希马进军,支援第6山地师。斯库纳斯中将指挥的英军第4、15军,英印第57、73师,总兵力二十万驻守英帕尔。英军中计,以为我军主攻方向为英帕尔,因此,英帕尔集中了英国在印度全部精锐。”

一月前才抵达缅甸的63军,担负的任务是吸引英军主力,让英军误以为英帕尔是国防军进攻重点。甚至连自由印度国民军主力也北调缅北,大量工程兵在缅北丛林间构建简易公路、野战机场,空军调动300架运输机进驻,保障部队后勤供应。国防军情报部门不惜工本,成功制造出假象。

“目前,英印副王已下令英印第7、8军南调至英帕尔,预计5日后抵达。”

“第6山地师到什么地方了?”参谋长作敌我兵力部署汇报时,彭得华问道。作战地图上,清楚表明,英印军集中精锐在英帕尔高地,防御最坚固的是南方正面,钢头、锡腰、屁股松。63军司令彭得华,针对性提出“打头、剖腹、切尾”的战术。

大造“打下英帕尔,坐吃丘吉尔”舆论同时,内部却三令五申,要准备打硬仗、啃骨头。插入、迂回、分割、包围,无所不用其极。一开始,彭得华就没准备在“天竺计划”中当配角,满足于“助攻”的角色。参谋部下达的命令很宽泛:实施灵活的战法,制造我军在英帕尔大军压境的假相。只有用真正的进攻,才能制造出逼真的假相。

“第6山地师将在6天后到达预定位置。”

“6天?”

“司令,到时我们不得不面对4个军14个师,其中两个英国师、一个新西兰师、十一个印度师,共计36万人。”参谋长张岭强再次提醒长官,长官的计划太冒险,变助攻为主攻想法不错,但严酷的后勤保障及悬殊的兵力,却使攻击变得极其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