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维钧是鸽派官员,他一直都坚持:利用谈判同列强国家调和矛盾的方针,尽可能避免战争。但战争爆发后,却不得抱定把战争进行到底的信念。外交部向英美释放和平信号遭拒,在英美二国作出积极回应前,中国不可能主动停止战争。
“但……”顾云泽话到嘴边又咽下。顾云泽认为在中国占尽优势时主动结束战争,会令中国获得更多利益。
“对纽约轰炸,从军人角度,是一次完美的胜利。但……”顾维钧一口喝干杯中黄酒,语气中颇感不满,轰炸纽约行动,国务院、军方都未与外交部进行沟通。
“从外交而言,却是一大败笔。空军轰炸纽约是为了报复美国人对上海的轰炸,但却激怒了美国。现在,即便我们愿意停战,美国人也不会接受。战争爆发后,结束战争的主动权,不在国务院、外交部,甚至不在国防部,而在美国,在于美国人愿意把战争进行到什么地步。”顾云泽知道顾维钧的看法是国务院和军方高层主流观点。
“也就是说,结束战争唯一方式,是彻底粉碎美国人胜利的希望,利用战场上彻底主动权谋求结束。但这并不见得是最好的选择。”
“哦?”顾维钧一愣,自己的同乡加同宗并不以军事见长。他毕业于东京帝大机械系,北方政府时在陆军部兵工署任职,共和六年弃职加入边防军,一步步晋升为国防军联勤署长,军事上毫无过人之处。
“其实,也就是一个不成熟的想法。”微醉的顾云泽谨慎而谦逊,自己的想法过于骇人听闻,说出去,会被认为是疯了。
“说来听听。”顾维钧颇感兴趣。
“少川兄,如有不当之处,还望多多包涵。”第一次在外人面前提及内心想法,顾云泽感觉不太自在。
“我们在对美方略上犯了错误,中国的战略目标是什么?众所周知,亚洲民族解放,实际上就是中国对亚洲的主导权,正因为这个不可调和的矛盾导致中美英决裂,走向战争。中国战略目标有限,不以彻底击败美英为前提。相比英美,国务院对德国的警惕性更强,此乃必然,德国战胜,对中国有百害无一益。中德国联手击败美英,毫无意义。只是在俄国边界制造出一个空前强大的德国,而中俄是盟友关系,中国不得不考虑俄罗斯的安全。同样,也关系到中国自身安全,中国是个大陆国家,绝不可能容忍一个强大的德国。宣战后,国务院以国防军军需为由,停止对德物资出口正基于此。”国防军联勤署长顾云泽当然清楚高层对德国的警惕,对中国,大陆安全至关重要。
“按照目前计划,必须彻底粉碎英美胜利的希望,这需要用不断胜利,逼近美英回到谈判桌。但我们却颇为矛盾,目前,德国占尽优势,假如中国全力进攻,必然导致英美尤其美国力量向太平洋倾斜,德国便不可扼制。但假如我们不全力进攻,就不能迫使英美妥协结束战争,中国骑虎难下。全力进攻不行,保留实力防御又不行。总之,难!”
顾维钧苦笑,现在国务院和参谋部的确难以决断,关键就是力度的掌握。打重了,有可能打出一个空前强大的德国,对中国威胁更大;打轻了,美英收拾德国之后,集中力量打中国。中美宣战后,总理曾在总参作战室呆了三天三夜,总参的高参们陪了三天三夜。最后,总理面色非常难看地走出作战室,轻重拿捏恰到好处,谈何容易。
顾云泽自酌一杯,原本酒量平平的二人,此时已经喝了半坛绍兴黄,醉意朦胧。
“总理、总长是当局者迷,为什么非要解决这个难题?”
“能不解决吗?”顾维钧对顾云泽的建议更加好奇。
“其实解决也简单,只需要换种方式。中国在太平洋问题上,陷入了误区。老想怎么打美国,而且要打的美国不痛不痒,可能吗?战场上的分寸就是神仙也不见得拿捏到位。空军轰炸纽约,罗斯福疯了一样,把原本调到英国的轰炸机,调到印度,想报复中国。但结果,德国人笑了。中国轰炸纽约直接帮助了德国。分寸掌握,何其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