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休假了。”
“休假?根据情报显示,休假实际上是……”
1941年8月9日,大西洋北部纽芬兰阿金夏海湾,停泊两艘军舰,分别悬挂美、英国旗。美英两国高层在战时第一次会晤,因为北大西洋存在大量德国潜艇,为了保密,罗斯福用休假的借口,在海上换乘“奥古斯坦”号巡洋舰出访。而丘吉尔则以巡视斯卡帕湾为名,乘坐威尔士亲王号,在纽芬兰阿金夏海湾会面。
“总统阁下,德国横扫欧洲,英国已山穷水尽,但仍在坚持,英国一定能赢得胜利,伦敦空战胜利粉碎了希特勒占领英国的企图。两个月前日本、意大利、德国缔结条约,中国明显倒向德国,用商船源源不断为德国运送军用物资。”会晤刚开始,丘吉尔就强调:威胁世界和平的不仅是德国、意大利、苏俄、日本,还有中国。
罗斯福静静倾听丘吉尔的演说,心中思考未来的合作计划,丘吉尔的分析不无道理,中国正试图改变世界,侵略野心昭然若揭。
“奥地利、捷克说明绥靖政策只能导致德国侵略野心的膨胀,同时在泰国问题上的沉默导致中国得寸进尺的占据印度支那,明天可能是马来亚、缅甸,当然还有菲律宾。”丘吉尔小心翼翼的提醒罗斯福。
“我们一直密切关注中国在东南亚的扩张,目前,中国已经完成对印度支那的军事占领,在人权借口下,是赤裸裸的侵略行为。中国军队对马来亚、菲律宾、荷属东印野心勃勃,对美英的警告视若无睹。”丘吉尔健壮、红润、活跃、喋喋不休,他清楚,离开美国支持,英国无法独立支撑战争。
八年前罗斯福出任总统实施新政,七年来未能让美国走出大萧条,美国勒紧裤腰苦苦支撑,长时间汲水型财政政策,导致庞大的财政赤字,救星只有战争。英国军需订单是挽救美国经济,缓解赤字压力的良药。但英国快没钱了,英国新任驻美大使曾惊呼:“英国破产了!”丘吉尔同样提到,英国没钱支付武器费用。
罗斯福竭尽全力说服国会通过租借法案,从那时起,美国就已身陷其中。表面上,美国战争机器急速运转,结束了大萧条以来的不景气,使工业迅速恢复。但根据租借法案向英国提供的武器、食物、船舶、机械是美国政府出资购买,赤字雪球越滚越大,会像汲水型财政政策一样拖垮美国经济。
美国不能再以旁观者身份冷眼旁观,租借法案让工厂恢复元气,但赤字雪球越变越大,除非美国参战,发行战时债券,缓解政府财政压力。战时的军需供应,可充分吸收美国过剩的生产力,大量美军出征,又可以安置更多闲置劳动力。总之,参战是挽救美国的良药。
一年前,罗斯福就下定参战决心,但国内盛行的孤立主义是最大的阻碍。租借法案足足争论了两个月才通过,租借法案标志美国孤立主义的终结。中国的态度让美国如芒刺在背。一战中,中国不顾国际信义秘密向德国出口物资,这一次,亲德倾向更加明显,而且在亚洲表现的咄咄逼人。
“要么让中国彻底站在我们一方,要么面对一个阳光下的敌人。”
“我们最好拟定联合宣言,确定自由国家的原则,明确指导政策,你觉得呢?温斯顿。”罗斯福脸上露出标志性的笑容。
“当然,我愿意遵从这项极为有益的建议。”
第二天清晨。8月10日礼拜日,罗斯福总统乘坐快艇来到“威尔士亲王号”,丘吉尔首相站在甲板上恭候,罗斯福自己攀登舷梯,面容镇定坚毅,仿佛将恶龙踩在脚下的圣乔治。清晨阳光沐浴下的威尔士亲王号甲板上,正在举行礼拜。拥挤的后甲板上,挂美英两国国旗,美国和英国牧师共同祈祷。
“海上遇险记”和“基督徒进军歌”先后在“威尔士亲王号”上响起,这是英国首相丘吉尔亲自选择的赞美诗,当两国官员和军人齐声高唱十字军东征战歌《前进,基督教的战士们》时,丘吉尔相信美国人和英国人的声音完全融合在一起,每一个字都触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