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9月29日,德国海军总司令部接到德军最高统帅部实施“威悉河演习”指令,即入侵挪威和丹麦的最后命令。1940年10月11日5时15分黎明,德军向挪威发动进攻。挪威政府由于种种原因,未能组织起有效防御,但挪威军队的将领和士兵,仍然进行了殊死抵抗,英国军队也伸出援手。
在德军登陆的同一天,英国主力舰队出现在卑尔根附近,德军迅速出动大批轰炸机,炸沉英军一艘驱逐舰,伤一艘战列舰和二艘重巡洋舰。英国舰队初战受挫,撤到设得兰群岛地区。此后,由于德军掌握了挪威南部和中部制空权,英军统帅部决定在挪威海南部水域只使用潜艇和飞机。
10月16日和18日,英法联军在挪威北部纳尔维克和中部特隆赫姆附近登陆。中部登陆的英法联军于10月21日向特隆赫姆发起进攻,但因得不到空中支援,在德国飞机狂轰滥炸下惨重损失,10月31日即退出挪威。
纳尔维克争夺战中,英法联军得到舰队和空军支援,占有巨大优势。然而德国登陆部队虽得不到空中和海上支援,但对英法联军阻击却非常顽强,击退英法联军多次进攻。战斗进行到11月28日,德军放弃纳尔维克,沿铁路向瑞典边界退却。
当荷、比、卢三国仍做中立美梦时,德军于12月10日清晨,在荷兰海岸至马其诺防线地区展开全线进攻。德军三千架飞机乌云遮日般袭击了荷、比、卢、法四国72个机场,摧毁数百架飞机。随后,德军b集团军向荷兰和比利时北部发起进攻。14日德军攻占鹿特丹。15日荷兰投降。17日占领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21日,德军快速部队到达英吉利海峡,分割了英、法联军,封锁了海峡,阻止英军增援,从而将英、法盟军四十个师包围在法国敦刻尔克地区。23日,布伦沦陷,27日加来被占,28日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三世见联军无力支援,便下令比军投降……
被包围在敦刻尔克地区的英法联军,三面受敌,一面临海,处境危急。唯一出路是从海上撤逃,26日,英国海军执行“发电机计划”,大小船只一齐涌向教刻尔克海岸,盟军在英国空军掩护下向英国境内撤退。
……
朝阳照在冰雪覆盖的乌拉尔山上,晶莹夺目。大面积白桦林间,猛然出现一大片空阔地带,中央数道高大的铁丝网随山势绵延起伏,从里海起绵延数千公里,一直延伸到极北之地,伸向北冰洋。这是一条没有任何人或国家承认的边界线,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与俄罗斯帝国都不承认乌拉尔山为边界,由延伸数千公里的铁丝网、碉堡、炮台组成的边界线,只是停火线,二十年未交火的停火线。
尽管晴空万里,但天气依然寒冷。雪在防寒靴下咯吱作响,一队身穿白色伪装服,戴防寒帽的巡逻兵在铁丝网东侧巡逻。鼓囊的防寒服撑起伪装服,让伪装服显得臃肿,风雪吹抚防寒服罩帽边的绒毛。铁丝网西侧,一队苏俄红军,身穿灰色大衣,头戴翻毛防寒军帽,肩膀上背着托卡列夫半自动步枪,两队士兵间隔百米宽的铁丝网错肩而过。
两队人走过时,不由自主把视线投向对方。偶尔会流露出善意的笑容,但没有人会开口说话,或越过铁丝网。铁丝网后是双方的警戒塔,塔上飘扬的红旗和三色旗以及机枪,标识着东西方两个世界之间隔着万丈深渊,不冒生命危险想越过百米距离无异痴人说梦。
铁丝网东侧在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被称为“帝国主义列强傀儡政权”,而铁丝网西侧则被俄罗斯帝国称为“暴徒残酷独裁统治下占领地”。幸好负责东侧“壁垒防线”防御、巡逻任务的并不是俄罗斯皇家近卫军,而是中国国防军驻俄部队,否则由仇恨演变的冲突将会持续不断。
铁丝网后山腰处,每隔数百米交错散布着许多雪包,雪包中露出黑洞洞的射孔,显然此处暗藏杀机。铁丝网东侧、西侧,双方都在枕戈待旦,警惕对方可能的进攻。
趴在五年式重机枪旁,透过机枪射孔,看着射孔外漫天飞舞的雪花。驻守防线是最枯燥的任务,每次接到驻防任务,汪明惠都感到痛苦不堪。
“幸好很快就要结束了。”摸着五年式水冷重机枪,汪明惠自言自语。再过一星期,第七师防线就会移交给皇家近卫军,恶梦般的驻防日子就会结束。
“采用水冷机枪是为了保持持续射击能力,自五年式重机枪从野战部队退役后,全部被用于加强壁垒防线。”一名军士正在向新兵介绍历时十余年方才建成的防线,新兵并不知道,他们将是第七师最后一批进驻防线的新兵,以后还会来吗?鬼知道。推开工事厚重钢混防爆门,凛冽的寒气扑面而来。搓搓手,汪明惠点着香烟,失神的眺望铅灰色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