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页

“总理,三国之所以坚持介入,出于对兰芳独立后,在东南亚引发独立浪潮的担心。因此三国绝不可能接受兰芳独立,他们需要我们让步,哪怕是形式上的不独立,至于荷兰,弱国从来都是被出卖与交易的,相信我们的方案会得到英、美、法的赞同,只要三国同意,兰芳就可以得到妥善解决。”

“子川,实际上,兰芳从来就不是问题的重点,毕竟短期内不可能争取到兰芳真正独立。根据调查部情报,美、英、法准备就亚洲问题与我国展开全面会谈,其中很可能会涉及限制军备,兰芳问题同样会在会上解决,目前,中国注定将与西方列强走向对抗,现实迫使我们必须尽快调整外交政策。”

说话时司马从办公桌抽屉内取出一份文件递给顾维钧。过去中国的外交亲美,而现在中国与美国却不可避免的走向对抗。司马也无可奈何,既便赤化日本的战略成功,美国依旧把视线对准中国,而不是赤化的日本,中国和西方列强的对抗不可避免。

调查局的分析报告出乎顾维钧意料,“总理我们真的要……”

司马无奈地点点头,想要把握历史进程,无异痴人说梦。

第25章 海军法

“世界后进海洋国家,有一个有趣的共同点,就是造起战列舰来不是一艘一艘造,而是一个舰队一个舰队造。当美国选择海洋之后,短短三年,美国即拥有一支仅次于英国的战列舰队。中国亦不例外,四年内将拥有一支不逊于英、美的新锐舰队。”1924年世界海军年鉴。

对日战争胜利,中国国家地位空前提高,找回失去80余年的尊严,找回“老大帝国”的身份。与此同时,国内实业发展需要外部资源以及市场,扩张意识不可避免。在中国颇有影响力的一家报纸,在共十三年元旦致辞中如此写道,“我们需要兰芳、需要朝鲜、需要越南、需要缅甸、需要暹罗,需要马来……中国需要新的势力范围。”

与咄咄逼人的日本不同,中国始终保持一如既往的温文尔雅,在西方漫画中,中国人不是身穿军装的矮武士,而是一群拿算盘的商人。商人代表了中国的形象,中国国力发展是以实业发展为基础。不仅欧美的超级市场、百货公司、杂货铺在出售中国商品,甚至南美雨林和草原村落、非洲部落、撒哈拉沙漠族群,都可以看到中国商人身影,他们开着吉普车,拿着算盘,说着生硬的英语、法语带着土著翻泽,开拓新市场。

中国商人没有欧洲人的蛮横,只有中国式的生意头脑。欧洲人被中国人不顾一切开拓市场的劲头吓惊呆了,诧异的用“东方犹太人”形容中国,中国的形象从过去的鸦片鬼变成奋不顾身追逐金钱的“犹太式商人”。兰芳危机,使欧洲人看到中国的另一面,坚韧不屈。

英、美、法三国步步紧逼,让原本抱着“与世界各国和平相处”美好梦想的国民警醒,在弱肉强食的世界上,和平的前提是拥有强大的军备。中国就像是一个巨大的锅炉,一旦点火就能产生无穷的力量。

“有海无防!”列强海军威胁让国民意识到,中国必须拥有强大的海军。公务员、工人捐出工资、儿童捐出压岁钱,数亿元巨款源源不断汇入国防海军发展基金会。

“但仍然不够,中国需要通过法案切实确保中国海军力量。海军法必须通过,有海无防的日子必须结束,自卫性质的海上力量远远不够,中国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舰队,可以随时随地出现在任何一处与中国利益攸关的海洋中,建立一支即便最强大的海上对手,亦深感忌惮的海军。”

沐良宾在国会发言台上慷慨激昂地演说,中国必须拥有一支强大海军,海军发展必须从法案上得以保证。沐良滨早已不是初出茅庐的热河沐家阔少,在联合议会与国会中磨炼多年,已变成成熟、稳重、老练的政治家,担任国会海军委员会副主席。目前,他正全力促成国会通过《共和中国舰队法案》。

根据这一法案计划在1924年至1934年十年间,在四年造舰计划之外,提供总额285亿华元,相当于每年285亿华元造舰经费用于建设海军。根据舰队法案规定,到1934年,中国国防海军常备兵力为16艘主力舰,16艘航空母舰,远洋袭击舰或大型巡洋舰18艘,轻型巡洋舰38艘,驱逐舰164艘,潜水艇72艘,主力舰只舰龄10年,初步形成大洋舰队的雏形。

海军委员会之所以要求通过的《共和中国舰队法案》,实际上同传统息息相关。世界历史上,凡大胜后陆军一般都会裁减到开战前水平,海军则会被大规模裁减,因为维持海军开销太大。海军四年造舰计划,于去年对日战争期间通过,兰芳危机前,尽管海军造舰计划只维持在自卫范畴内,仍有人说三道四,那么庞大的造舰计划,肯定会受到短视之人刁难,但法律无法动摇,只有从法律上将海军规模固定,才能确保海军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