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页

外务省对形势的分析是:如帝国表现出必须结束战争的态度,三国为维护远东平衡,以日本牵制中国的战略方针,三国介入的深度将超过我们的估计,三国可以接受一个强大的日本,但绝不乐意看到一个有能力挑战三国的中国,更何况中国是德国的准盟友,甚至与其存在秘密条约。因此,日本政府达成一致意见,借助三国介入,尽可能保全日本利益,不过接受部分主要的媾和条件,对日本来说是明智之举。

经过探讨,上午十一点,近卫文麿进宫觐见皇太子裕仁,将发向中国的媾和能告初稿恭恭敬敬呈上去。近卫文麿用低沉颤抖的声音发言,近卫知道自己的这番讲话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将成为帝国历史上最大的国贼,不过在近卫文麿内心深处,还潜藏另一番打算,没有任何人愿意做一月首相。

“……外务省认为,接受中国的媾和方案理论上是可行的,中国要求的领土均系明治大帝之后开拓之新疆土,在国民情绪上或许尚可以接受,外务省认为可把领土问题和赔款问题结合起来,与中国深入谈判,迫使中国让步,而英美法三国无疑站在帝国一方。”

在一阵令人难堪的沉默后,裕仁终于发言:“不管怎样,战争即将结束了,我想,仅此一点就很好了。至少还有讨价还价的空间,不是吗?如果不接受,战争将继续。外战结束之后,我们必须在短期内结束内战!不能再让国民受苦了。”

裕仁再一次强调“不能再让国民受苦了”,皇太子裕仁表现得像日本历史书上描述的天皇,是一个仁爱的长者,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国民福祉,至于战争责任,该由田中和狂热分子承担。

遵照摄政皇太子旨意,定期御前会议在下午一点半召开。身为首相的近卫以及被西园寺等人推出的其余五名内阁成员,都一致赞成“勇敢”的近卫提出的“接受部分媾和条件,与中国谈判停止战争”的方案。

日本新任内阁,组阁的第一时间,就通过第一个决议。出人意料,御前会议摄政皇太子因拜见天皇未能参加,元老西元寺公望则因身体原因未能参加,至于其它政治精英、天皇幕僚则因中国空军对东京的再一次轰炸而未能参加。

这一天,一个有野心的年轻人和五个绝望的人在半个小时内,决定了日本的命运。这一切,在战争爆发之前,又有几个日本人可以预见呢?

6月2日早晨,五百九十名近卫师团以及调至东京的中高层军官身穿陆军制服,在宫内省大楼前庭排成十列,这些人佩带勋章,在佐闲侍从长引导下,接受摄政皇太子裕仁接见。

裕仁身穿西装从正门走出来,这是战争之后,裕仁第一次将身上的戎装退去,换上一身白色西装。当军官看到裕仁着装时,明白了天皇的选择,作为效忠天皇军人,他们必须遵从天皇的选择。

“立正!”中岛正武发出口令。前东京宪兵司令中岛正武八天前晋升为东京卫戍司令。尽管其在叛乱时“果断”进入美国使馆,但因其不断联络忠于天皇的部队,并在镇压叛乱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受到表彰。

裕仁站到中央,中岛再一次喊口令,“向皇太子殿下敬礼”三个师团军官左手按军刀,一齐举手敬礼。

裕仁原地微微低头算是答礼。之所以检阅东京驻军军官,是裕仁给近卫的回报,亦是近卫提出的几个要求中的一个,在裕仁看来这并不算过分。

近卫之所以如此要求,是为了安全,防止发生军变。接见军官,则是向他们传达一个信息。从裕仁身穿西装出现在军官面前时,从军官惊诧的眼中,裕仁知道,近卫得到了他想要的安全。

这一天,阴天,天空中浓云密布。日本全国未遭受轰炸,日本政界知道,中国政府收到了近卫发出的信息,用停止轰炸来回应。

中国政府的表态,让外交官欢欣鼓舞,这至少证明,中国政府同样期待谈判,现在时机成熟,剩下的则是耐心。之所以如此,是近卫文麿的要求,在他看来,急着结束战争无疑是不理智的,帝国国民需要适应过程,过程不过几天而已,或许还可能更长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