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页

高桥敏感的注意到,台上政委望着自己时,满含欣赏,高桥松松了一口气,无论如何,自己的命保住了。

台上的政治委员对站起来的年轻人满意地点点头,可以先给此人小队长干干。

“你们刚才的饭都白吃了吗?再大声一些,打倒反革命,建立新日本!”出于讨好赤军政治委员的原因,高桥松大声吼喊。口号呼喊了几轮后,高桥松就看到那个可怜的家伙被揪下台,拉到旁边,一人操起步枪顶往胸口,砰的一声,他就倒在了血泊中。

这时台上的政治委员又开口了,“愿意加入革命队伍的同志们,请到右边来。”

高桥松毫不犹豫朝右边跑过去,站在那里再次挥舞手臂,“革命万岁!赤军万岁!”喊话时高桥松朝旁边的尸体扫了一眼,吞吞口水。原本站在左边要回家的三百多名原第一师团士兵也及时醒悟,纷纷站到右边,再也没有人提回家的事情,现在他们已经是革命队伍的一员,一名光荣的赤军战士了。

第324章 军管

驱车行驶在长兴岛绵长的海堤上,一边是一望无际的滔滔江水,一边是大片郁郁葱葱的橘子林,穿过橘子林,叶金娟就看到中华船业集团的大门,在大门入口前有一个圆盘,其上是一个破浪航行商船的雕塑,在番禺老家没少见过商船的叶金娟眼巴巴望着雕塑上的商船。开车的叶在馥见读中学的侄女盯着雕塑便笑了笑,为了来船厂工作,侄女缠了自己一个星期,迫于无奈只能同意。

“阿娟,这就是自由轮,中国实业界的骄傲!”从转盘旁驶过的叶在馥扫了一眼雕塑,曾经参与过自由轮后期完善设计的叶在馥很是骄傲。在中国绝大多数人都知道“自由轮”的大名,这艘总理亲自命名的商船是中国工业的骄傲。可以不知道中华船业集团,但全世界却都知道中国制造的“自由轮”,“自由轮”被视为中国工业奇迹的一部分。

“商船!商船!商船!”如果说一战时协约国最需要的物资是什么?恐怕就是商船,战争使英国、法国工厂需要更多原料,自1917年德国宣布恢复无限潜艇战后,德国潜艇每天击沉商船吨位,远超过英国的造船能力,商船和护航驱逐舰成为英、法两国最重要的物资。美国参战,使英国、法国压力大减,但却没有减少英法,包括刚参战美国对于商船的需求。英国每年只能建造80万吨商船,每年还要补充250万吨……

“如果没有足够的商船,明年或许我们就会战败。”

英、法、美面对每天损失数千吨商船和本国造船业生产能力饱含的局面,满世界购买商船。中国造船业,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进入英、法、美的视线。共和六年,江南造船厂、启新造船厂等多家中国船厂整合成中华船业集团,半年内向英、法、美出口25艘计875万吨货船。

共和7年,尽管美国努力投资扩大船厂,但商船仍不能满足需求,甚至有大量粗制滥造的商船。大西洋航线上每天数十万吨商船损失,促使美国政府运轮部总办韩丽携秘书包尔等人一行,乘邮轮到日本和中国,考察日中两国造船能力,并被授权,负责亚洲商船采购事宜。

当时中国建造的1500至5000吨商船采用了新的船形,船艏柱前倾底呈v字形,而不是普通货船的u字形,这种船形可以减少阻力,从而提高船速,船速是决定运营成本的关键因素。采用新式单流式蒸汽机,在结构上与传统三胀式蒸汽机有很大的不同,单流式蒸汽机各缸缸径都相同,可组成不同功率的机型,形成系列化,零部件通用性高,制造工艺接近柴油机。采用由两个凸轮组成的配汽机构控制进排汽,操纵灵活,热效利用率高。体积小,可以腾出较多空间载运客货。经济性高,比一般主机省煤20%。

当时美国对商船需求非常紧迫,韩丽在中国考察时,海军部甚至来电报要求他尽快与日本人以及中国人签定协议购买商船。美国大船厂中,没有一家能抽出人力和船台生产更多的商船,只能求助于日本或中国。在中国船厂的考察给韩丽留下深刻印象,而更重要的是,中国船厂平均每15天,就能下水一艘2500或5000吨级商船。韩丽参观中华船业集团最新设计的“官府级”万吨轮后,便开始与中华船业集团洽谈定购“官府级”万吨轮。

美国人的要求非常简单,可以载1万吨货物,航速15节,其中包括6艘油船。至于具体尺寸、结构和设计,就是被韩丽一行一眼相中的官府级。当时韩丽一行在日本下了25万吨订单,而在中国只是试验性的下了四艘官府级万吨轮。中国从来没制造过万吨轮,而且中国采用的焊接造船工艺也让韩丽等人觉得不甚放心。这只是一次试验,每吨作价一百九十五美元,共合美金七百八十万元,分七批交付。第一艘限期四个月交船,其余三艘均递次后五星期完工试船。

四个月后,第一艘官府级交付,三天后,第二艘交付,二天后第三艘交付,到第四艘交付时,仅仅只用了128天,而且质量优良。美、英、法都被中国船业集团惊人的速度惊呆了,此时日本数家船厂连一艘都没有交付。第一时间,美国、英国、法国海军部、运轮部就派出采购官员到中国下商船订单。无限制潜艇战的损失,大量货物需要运输的现实,让三国采购团队一到中国,就报出了200万吨官府级万吨轮订单,这是人类造船史上规模最大的船泊订单,交船时间定为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