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页

“我们保证三年内造出200万吨官府级万吨轮!”而对三国采购团,中华船业集团副经理朱志尧信心十足,随即中华船业集团和三国签字。

200万吨商船建造合同,轰动世界,英、法、美三国舆论认为,三国海军在德军潜艇压迫下,已经神经了。甚至出现讽刺朱志尧和中华船业的漫画,而日本更是毫不客气地说:中国人绝对不可能在三年内造出200万吨货轮。

而当时尚为西北边防公署主任的司马听说英、法、美三国在中国一次定造200万吨货轮后,在招待三国驻西北领事时,面笑容的对三国领事说这些船“将给欧洲带去自由”,当这句话出现在报纸上后,船业集团立即对自己最大股东的话作出反应,这批船以及随后制造的同型船,由此被改名为“自由轮”。

尽管当时船业集团在长兴岛建立了大型造船基地,但要完成各国紧急订单,必须另建新厂。长兴岛600亩橘林被征用建设新厂,为了建设新厂房,1200米长的泥沙海岸线上,埋进25万个混凝土预制板,长达70万米,新厂有7个滑道,滑道周围都有预制部件生产车间,在数万名工人努力下船厂只用半年就投入使用。

作为一个造船后进国,中国原有造船工厂并不多,因此在建造新厂的同时,为了应付急需,船业集团便在全国多个省份建立培训班,招募男女工人,经过1到200个小时的培训后,就开始在装配线上工作。锅炉厂、轮机厂工厂也采用类似办法,建造一艘官府级万吨轮平均需要5万个工时,建造方式就是江南造船厂总工程师王平轩从西北学回的分段制造法,而沿长江以及京沪线分布的数百家分包商、工厂则为船厂提供各种配件,配件在船厂预件组装车间进行组装,随后在船台或船坞上进行总装。

在随后三年中,中华船业集团各个下属船厂,数万名造船工人制造出一艘一艘自由轮,从船台滑入长江或从船坞内驶向大海。自由轮是现代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奇迹,第一艘“官府号”的建造用了95天,舾装和试航花了37天,这是共和七年世界造船纪录,但纪录在随后三年中不断被刷新。

共和11年7月,船业集团185号船台,“沪州号”铺设龙骨后10天便下水了,后续舾装和试航只花了5天,这个历史性纪录至今仍在保持。

当“沪州号”下水后,被神速惊呆的美国人在杂志上用漫画表达自己的惊奇:一艘自由轮滑下船台后,戴着辫子的东方船厂工人对身旁的工友说:老兄,离下班还有一个钟头,咱们再造一艘船怎么样?

从此“自由轮”成为中国实业界的骄傲,尽管船厂在5年中制造了386万吨自由轮,只有135万吨属于中国,但“自由轮”航行在世界各个大洋中,宣示着中国船业的传奇,从自由轮开始,中国跻身世界造船强国之列,自由轮的奇迹甚至被选入中学课本。

叶金娟骄傲地望着自由轮,“从前中国所需商船,多由美、英、日三国制造,今则情形大变,向需求于人,今能供人之需求,中国产业史上乃开一新纪元。叔叔,我学过这篇课文!这是我第一次来自由轮诞生之地!”

来造船厂工作是叶金娟响应战争动员的方式,叔叔在船厂的地位为她提供不少便利,叶金娟将在船厂漆工车间做油漆工,直到战争结束。学校已经批准了叶金娟的申请,战争结束后,她可以回学校继续上学,只不过要求她必须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同时每个月参加一次学校会考。

“这将是有史以来我们面对的最激烈的战争!我们的目标非常明确,收回失地。在日本政府接受我们的媾和条件,结束战争之前,我要求国民忍耐和牺牲,国内为支援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将作出更多贡献,以帮助祖国赢得事关国家兴衰的战争。”

一周前,清明节时,总理在忠烈祠发表广播讲话,即便总理讲话之前,每一个人都希望为战争作出贡献,而总理发出呼吁后,更多人纷纷用各种方式为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做贡献,而叶金娟选择的方式非常简单,到军需工厂工作。

“金娟,从这里开始,32公里工厂区,从北自南依次坐落钢板工厂、钢工场、黄铜翻铸工场、电缆工场、木工工场、管道、零件工场、索具工场和油漆工场,最后一个就是你要工作的地方……我先带你去劳工处登记。”

在朝办公楼驶去的路上,叶在馥不停向侄女介绍工厂的情况,中华船业集团是亚洲甚至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船厂。

现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船厂,却被繁重的造船任务压得喘不过气来。船业集团经理办公室内,朱志尧被海军军官逼得发疯,“在这个星期必须再交付至少18艘登陆舰、165艘攀登艇,我希望你们明白,造船不是造汽车,这么短时间,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