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页

闪光灯不断在广场上闪起,来自各个报社的记者们除了将镜头给总理夫人和她身旁两个女孩外,更多是把镜头对准总理夫人怀抱的婴儿,所有人都清楚婴儿是谁,是总理的儿子。已经快三岁的他,从未出现在外界视线中。

不到三岁的翰墨则好奇的在母亲怀抱中打量眼前一切,轰鸣的掌声和人们的欢呼声并没有吓倒翰墨,其兴趣盎然地看着广场上的人流,肥嘟嘟的脸上呵呵笑着。

“杨琳、石灵,总理夫人携两个结义金兰姐妹亲临募捐现场!”一些记者关注翰墨的同时,另一些记者则注意到总理夫人身旁的两位丽人,杨琳是西北广播电台头牌播音员,而石灵尽管没人知道她的身份,却知道二人是夫人的金兰姐妹,报纸上有流言,称二人……那只是流言,此时显然没有人会提出自租界报纸的流言蜚语。

陈婉云抱着儿子在两个姐妹陪同下走上募捐台后,立即引起台下民众的欢呼,广场上聚集的人群越来越多,都想亲眼目睹总理夫人和儿子的风采。

此时翰墨并没意识到自己是众人的焦点,只是好奇的打量台下人群中的几个小孩,他们手中大都捧着一把硬币,望着那些小孩,翰墨显得非常高兴,如果不是被妈妈抱着,恐怕早已经跑了过去。

把翰墨交给身旁的杨琳,陈婉云便拿出钱包捐出全部六百多元钱,因为身上并没带多少钱,在捐出钱后,陈婉云显得局促不安,捐得太少了。陈婉云连忙将耳环、项链、胸针都一同取下来投进募捐箱。

就在陈婉云准备取下戒指时,突然间犹豫了……只犹豫了不到一秒,还是取下戒指。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幕,台上的学生和距离募捐台较近的民众呆滞的看着夫人取下戒指,这是夫人的婚戒。

“夫人……这……”主持捐款大会的蒋梦麟想开口阻止夫人的举动。

“蒋先生,戒指是结婚时总理送的……如果海军败了,留着戒指又有何用!”陈婉云笑了笑把戒指投进募捐箱,跟在身旁的杨琳和石灵二人亦有样学样把身上的首饰都投进了募捐箱。

掌声雷动,通过口口相传,夫人将婚戒捐出的事情已经传遍广场,广场上民众的掌声让陈婉云不太自然,陈婉云并不善于交际,但几年下来早已知道应该如何应对。

“同胞们,今天场景很让我感动,就在刚才,我看到很多同胞把累了一天的血汗钱捐了出来。还有更多同胞不顾生活艰辛,献出口袋里最后一个铜板,尤其是许许多多妇女同胞,她们可能没有现钱,就褪下手镯和耳环,而这些首饰很可能就是她们从娘家带来的唯一的嫁妆。我想说的是,有这么好的人民,什么样的侵略者我们打不败呢?抗战让全国人民的心连在了一起,力,凝聚成了一团。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我相信,癸亥年决不会成为第二个甲午,海军官兵绝不会让我们失望!”

陈婉云声音很轻柔、语气显得非常亲切,尽管不善言辞,但其声音一落,掌声便铺天盖地的响起来。对台下连鞠三个躬后,陈婉云才在一片掌声中结束了简短演讲。

一直被杨琳抱着的翰墨看到妈妈和两位姨娘都把首饰塞进红箱子,不知道什么时候从厚实的衣物内掏出爷爷送的金锁,因为取不下金锁显得焦急,只是不住在杨琳怀中扭动,一只手扯着金锁,另一小手指着红色募捐箱。

“姨娘……这……那……”

明白翰墨意思的杨琳连忙帮翰墨取下金锁,抱着他来到募捐箱旁。

尽管并不知道妈妈和姨娘为什么会把首饰都丢进箱子里,见自己能和大人们一样把东西丢进箱子里的翰墨在把金锁丢进箱子时,显得很高兴。

台上台下的学生和民众在看到翰墨将金锁放进募捐箱后,雷鸣般的掌声再一次响了起来,甚至比先前夫人捐出婚戒更响、持续时间更长,不到三岁翰墨的举动超出所有人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