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等过几周,我会抽时间去的!”婉云的提醒让司马一愣。这几年元旦后春节前,司马都会以休假的名义去中俄边界地区库苏古尔湖庄园内呆上五六天,实际是去和自己的另一个家庭团聚,这对安娜和彼得的弥补,也是司马唯一能做的事情。
在吃早点时,司马习惯的拿起桌上的几份报纸翻了翻。报纸是了解信息的最好的工具,在“新闻法案”保护下的国内报纸,从来都是舆论监督的最好工具,从报纸中司马可以了解到官员们并不愿意汇报的事务。刚一展开《西北实业报》,司马立刻就被报纸头版的钢管结构颇为丑陋的飞机吸引,这架机后世人看起来都很熟悉,应该说非常熟悉,是直升机!
“像鸟儿一样腾飞是人类追求的梦想,也正是这种梦想使我们依靠科技的力量,有了诸如飞艇与各类大小飞机,但这些飞行器却无法满足我们像鸟儿一样腾飞的梦想。但昨日鄙人于西科斯基飞机制造公司见证了一场人类航空史的飞跃,在西科斯基先生和其公司内多名设计师的努力下,人类实现了数千年来的梦想,像鸟儿一样自由腾飞!”《西北实业报》在头版用半幅版面报道了西科斯基公司进行直升机试飞的报道,并配以大量试飞照。
“直升机!有点儿意思!西科斯基?”报纸上的报道让司马心中一动。一直以来之所以未将直升机列入发展计划,原因非常简单,司马希望遵循规律,循序渐进的发展。过多的引入后世的科学技术无疑可以加速国内技术发展,但另一方面却有可能扼杀国内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当中华航空企业的b-17炸机和于氏航空的dc-3运输机仿制完成之后,两家企业依靠这两型飞机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先进的企业,但在他们的挤压下,其它依靠自主研发的企业已经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如果不是自己要求国会通过对航空制造业提供政府补贴,恐怕目前西北的数十家航空器制造业很难生存下来。
报纸上西斯基公司制造直升机的报道让司马大吃一惊的同时又欣喜若狂,西科斯基显然已经找到了适合他的行业,无论是作为西科斯基公司最大的股东或是官员的身份,司马知道西科斯基现在发明直升机具有非凡的意义。如果两年前海原地震时,陆军拥有直升机,或许不会伤亡如此之大,毕竟飞艇太过于庞大,用于人员搜救并不合适。
“或许应该给予一定帮助!”尽管并不愿意过多干预西北科技研发,但司马却觉得稍微给他们一些提示,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之前已经有很多先例了。做出决定之后,司马就亲自从数据库中提出了一些资料,资料非常简单,其实更多的是数据资料以及简单图样,司马是根据从数据库中提出的h1直升机图样,利用一周时间亲手绘制了一些简单的图纸,一直拖了近一个月才交给侍从官,让其给西科斯基公司送去。
“这是……我可以知道这是谁设计的吗?”摊开眼前的图纸,西科斯基眼前一亮,蚌壳式的前舱门,机舱后面三角形的流线部分,在尾旋翼下方小翼平滑的丰满机身,布置于机首的大型发动机,这一切无疑都是自己想都未曾想到的。作为一名飞机设计师,瞬间西科斯基相信在结合了这些技术后,自己的直升机无疑将会更加完美。
一个月来西科斯基仍在全力改造直升机,以让其更具实用性,但进展并不大。而眼前的图纸和资料无疑给自己指明了方向,但随即西科斯基作为直升机发明者的兴奋和骄傲同样消失的无影无踪,难道有人比自己更早发明了直升机?他为什么将这些资料转交给自己?
“是这样的,我们先生在看到西科斯基先生发明的直升飞机后,由此产生一些大胆的想法,如果有用的话,你可以留下来作为借鉴,当然是否能够用得上,还要由您来决定。”穿便服的侍从官礼貌的回答了西科斯基的提问,这种事情已经做过很多次,虽然不知道总理为何关注这类小事情,并愿意在技术上面浪费时间,但作为总理的侍从官,这些问题不是自己应该过问的,自己的职责,就是完成总理交待的任务。
这个军人模样年轻人的回答让西科斯基一愣,既然对方并不愿意回答自己,出于礼貌西科斯基没有再追问下去,但为了避免未来不必要的麻烦,还是提到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专利。
“当然……当然有用,买下这些专利需要多少钱?”
“这是中华教育发展基金会的账号,如果西科斯基先生愿意的话,可以在任何时候汇去一万元,作为专利的使用费用。”
“再见!希望早日见到新飞机的试飞,祝您一切顺利!”把教育发展基金会的账号卡片递给对方后,完成任务的侍从官随即和不知所措的西科斯基道了别。
“这些技术竟然只要一万元,而且是向慈善基金会捐款。”西科斯基今天总算见识到了什么是怪人。瞬间解决了困扰自己的诸多问题,而且不索分文,唯一的要求就是向慈善基金会汇去一万元。
第264章 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