偿价明细册上开列的机车,竟然包括偃卧在车库角落里的废弃车头,即便运行列车,亦全部更换为帝俄时期购进的美、英破旧机车,估计是从南满铁路弄来的,德国遗留机车则全部运至南满铁路。在胶济铁路修理车间中,一位工人告诉自己,日本技师连整套的扳金工具都装进行李里,随时打谱开溜,机床上值钱零件被拆得七零八落,厂房空寂无人,在铁路两侧专属煤窑坑道里,被拆除的坑木堆得一片狼藉,有的煤井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
因为漏洞实在太多,在考察期间,作为日方代表的山本胜次数次准备开溜,但孙云勤却拼命拽住他,一件一件讨论评估意见,山本胜次不胜其烦。考察途中,多次借口公使馆有事要处理,准备打道回府,但孙云勤却始终不松口,在没有接到谈判团通知之前,坚决不放山本胜次离开山东。
现场评估必须双方同时在场,除非山本胜次在评估意见上一项不落的签字,否则俩人必须一道走下去。孙云勤看破了这个日本鬼子的打算,他想抬脚开溜,然后再来个翻脸不认账,这样就能把铁路谈判死死拖住,孙云勤在西北大学法学院时就有“狗皮膏药”之称,哪能让这号人如意。现场评估终于熬到最后一站青岛,整整半个月未怎么合眼的孙云勤拽住山本胜次连续会谈。但接连几天,准备向两国谈判团提交的考察报告迟迟无法签字。
此时被孙云勤缠得几近发疯的山本胜次攒足了劲,面对孙云勤对偿价单百般指斥,死死抱住5500万铁路偿价就不放手,最后关头,无论是孙云勤或是山本都知道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能为自己争取到最后一线利益。此时青岛街头随处可见逐渐撤出青岛的日军队伍。
孙云勤和山本胜次之间的对峙日夜不休,谈了四、五天之后,双方每天都接到己方的来电催问,但是两个人都知道评估结果事关国家利益,谁都不愿意做出让步。迫于无奈,孙云勤只能再一次剑走偏锋,组织外国专家来青会审,迫使日本人就范。
共和11年1月21日,从西北市赶来的中方谈判团团长陆徵祥,亲自来到青岛参加国际技术专家铁路评估会议,名单由孙云勤在咨询交通部专员后拟定,在青岛的外国铁路专家全部在列。在孙云勤报告现场评估结果以及公开评估现场记录以后,参会的外国专家一致同意孙云勤小组的现场评估结果。
日方被迫接受这一评估结果,但随后在青岛,陆徵祥和小幡西吉之间进行的谈判,仍然几经波折,直到月底,因为政府和海军方面多次催促,双方最终达成协议,中国以2300万日元现款赎回胶济铁路、青岛、济南电台、青岛盐厂等多处设施。
“我们为国家挽回了3200万日元,但2300万日元的赎款足以让我等成为民众眼中之罪人!”在签定最终协议后,陆徵祥婉拒了小幡西吉酒会的邀请,乘车返回宾馆。而此时一直关注谈判的国内记者已经将协议内容电传至全国……
第258章
车厢内,陆徵祥看着手中报纸,长叹一声,潸然泪下。不出所料,在与日本人达成以2300万日元,即434万华元赎回胶济铁路协定后,国内多个秘密激进团体在第一时间向报社寄去“除奸誓言”,发誓不惜一切代价杀死这个“卖国贼”。
透过车窗缝隙,特勤局安全特工扫了眼车厢内的陆徵祥,保护陆徵祥的安全是总理亲自布置的任务,否则以他的职务,恐怕还未到配发特勤局安全特工的级别。通过一个多月接触,安全特工亦了解世人眼中“卖国贼”本貌,这个年过五旬的清瘦老者,为了维护国家权益耗尽心血,国人却无法理解。尽管特工同样不理解他为什么要签下“丧权辱国”的协议,整整2300万日元,平白送给日本人。尽管不理解,但看到报纸上“爱国者除奸誓言”后,他们自己的任务不轻松。
火车在保定站停下来,因年关将至,火车站内人山人海,拥挤的人群不断上车下车,好不热闹,在回家过年的人群中,其中几名年轻人不时互相使着眼色,混在拥挤的乘客中挤上这列驶向西北的列车。
在列车驶离保定站后,几名年轻人先后挤进一节车厢的厕所中。
“能进去吗?”其中一个头目模样的年轻人询问道。
“进不去,那个汉奸的车厢里有好几个便衣军警,任何人不得进入,列车员都进不去!”说话的年轻人很沮丧,显然没想到列车上的戒备如此森严,外人根本无法进入那个车厢。
“该死的!”带头的年轻人狠狠砸了一下车厢,原本以为只要上了火车,就能混进那个人的车厢,然后一枪打死他,而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