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艘!只需要两艘!”司马在心中做出了决定,海军只需要两艘大型战列舰,一切都是从零开始的中国海军在数量上想超越日本,根本没有任何希望、同样也没有任何必要,过去自己认准惟一可行的路线是航母和潜艇,如果要造战列舰的话,就必须造出质量和吨位、火力,要远超过日本战列舰的新型战列舰。
装备两艘足够强大的战列舰,对于提高国民荣耀和国家威望,无疑是有利的。两艘大型战列舰虽然消耗巨额的经费,但却可以拖着日本陷入军备竞赛之中,利用日本对海洋的敏感,一旦中国海军装备两艘让其感觉威胁的大型战列舰,日本一定会不惜一切投入巨资建立威力更强大战列舰。
在历史上,一战结束之后,对建造战列舰最为狂热的正是日本,这个从甲午海战、日俄海战中一跃成为世界强国的日本,对海洋霸权的追求甚至比大英帝国还强烈,它把财政预算的三分之一花到制造战列舰上,甚至连幼儿园的孩子也参与到捐款造舰运动中。军备竞赛最先被拖垮的肯定是日本。
如果不出意外明年欧战将会停止,而海军拿出两艘新型大型战列舰建造方案后,为保持海洋优势,日本必定会不惜一切追随,没有战争红利的支持以及后年大地震,再加上迫在眉睫的海军军备竞赛,都足以拖垮日本脆弱的经济。同时两艘大型战列舰的建造,会严重拖延日本陆海军航空队建设,而空中才是未来打击日本的重点,而不是在海洋。
……
来到日本三个星期,陆徵祥每天总是到很晚才躺下,却很早就起床,但是昨夜陆徵祥却整夜未睡,昨夜0点,中日两国间举行的第十三次会晤终于就最后一个问题达成协议,今天两国将正式签定协定。早晨七点钟刚过,宾馆内服务员便端来早餐,非常简单的日本式早餐,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厚蛋烧、味噌汤加上白米饭。陆徵祥在吃方面并不讲究,所以到也不觉得有什么,而今天陆徵祥却怎么也吃不下。
未吃早餐的陆徵祥仔细的最后一次审查着今天上午将要签定的几份协定条约,对于陆徵祥而言这份协定无论是对个人或是国家都异常重要,这是自己签定的第一个相对“平等”条约,但陆徵祥的心情并没有因此而好转。第一份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按照条约规定,未来两国将用和平手段解决一切争端,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同时双方将本着睦邻友好的精神,按照平等互利和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进一步发展两国之间的经济和文化关系,促进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
但这份充满外交辞令的协定在陆徵祥看来可有可无,而最重要是《中日两国解决山东悬案条约》以及《附约》,按照这三份条约规定,山东德国租借地、德国所占的公产和青岛海关、青烟、青沪海底电线于12月20日交还中国;胶济铁路、青岛盐厂和青岛、济南的电台由中国赎回,日本于共和十一年二月前完成撤兵等等。
尽管和国人期望无条件收回山东权益有违,但陆徵祥认为自己已经竭尽全力达成了总理的要求,收回山东全部权益,日本撤军。三周来的十三次谈判实际上就是围绕日本在青岛以及山东特权展开,在这上面自己寸权未失,尤其是在中日合办矿产上,更是坚持未予松口,最终迫使日本让步。不尽人意之处,就是共和政府需出资赎回胶济铁路、青岛盐厂和青岛、济南电台等一些德资企业,但自己已经是最好结果了,外交就是建立在实力上的妥协,完美的结果是不可能的。
上午十一时,经过最后审核后,身为总理特使的陆徵祥同日本外务大臣内田康哉在外务省内签定《中日两国解决山东悬案条约》以及《附约》,会后日本外务省举行招待午宴,同时向外界公开条约内容。
“……今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之签定,将促成共和中国与日本帝国世代友好、永享和平!”此时高举酒杯向各国新闻界以及各国驻日大使祝词的陆徵祥并不知道,这四份条约在国内将会引起什么样的震动,而他本人又会遭受什么。
陆徵祥完成总理交待的任务,收回山东权益,同时为国家争取了时间,使命已经达成,至于《山东悬案铁路细目协定》将会在不久后在西北由两国铁路部门进一步协商,而这三份条约会在国内引起的震荡,陆徵祥却可想象一二。
第257章 罪人
“丧权辱国!”在陆徵祥签定的三份条约公布之后,酒会上的就有随行记者破口大骂,随后三份条约内容由随行记者通过电报传回国内,顿时在国内掀起“惩办媚日汉奸陆徵祥”的呼声,甚至有在野党议员提议追究司马用人不明之过,要求司马立即对国民作出解释。
就在国内掀起轩然大波时,已经踏上归程,在“定远号”战舰上,一群激动不已的水兵和军官怒视被随舰宪兵保护的陆徵祥,而身为最高长官的凌霄冷眼旁观,对于舰队官兵行为视而不见。身材瘦弱的陆徵祥推开挡在身前的宪兵,声音哽咽的解释:“诸位,我可以体谅大家的心情,陆某此行有负国人重托,赎回胶济铁路确系无奈之举,为保协议之达成,陆某只能出此下策,诸位若有怨气,尽可打死陆某,陆某只有一事相求,但请他日对日作战之时,诸位能将今日之武勇用于战场,陆某虽死而无憾!”
额头被水兵殴打的伤口依然在流血,陆徵祥明白弱国国民的劣根性,一方面显示自己的爱国情操,另一方面把对强者的无奈,压到更弱者身上,如此而已。总理曾说过:在国家民族复兴之路上,每一位国人皆有其使命,皆有其牺牲之处!自己所做的一切不为国人所理解,但至少无愧于心,为国家争取了时间。至于他们是否理解,自己不敢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