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清室盗窃国宝的秘密还是在月前经报界传了出去,立即引起各届愤懑,纷纷吁政府严加制约,而蔡元培等识卓见远的学者,更是倡言学习西方列强,注重实物博物馆教育法,陈列展出故宫文物,将馆中收藏的古物供学生、国民参观,其教育作用不可估量,必为公众所肯定。
正是在这种大前提下,以吕仁为首的三十余名复兴党籍国会议员以及一千八百余名社会仁达提出《清室优待条件修正案》,这个修正案一经提出,立即搅得本就暗潮涌动的京城炸开了锅,几乎被一些人视为新内阁准备对鞑子动手的先兆。
收到京师警察厅报告的司马听着国务院外隐隐传来的呼喊声,再看了一眼桌上的“京旗请愿委员会”递交的请愿书,然后随手将其扔到了垃圾桶内,对于请愿书司马懒得看上一眼。
“先生,如果……我们的人可以从中动一下,那样的话……”正在做汇报的石磊见司马眉头一皱,便轻声建议道。自打京城旗民在一些居心叵测之人煽动下开始请愿游行初始,石磊就曾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只不过先生一直都没有接受而已。
“暂时还不用动他们,等下去,共和国了,要保障公民游行集会的权力,不是吗?”京旗现在的游行虽然闹心,但并没有什么影响,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京城,而在其它地方。更何况现在当务之急并不是京旗、不是满人,而是其它一些问题,只有坐到这个位置上,才能体会坐上这个位置的无奈,过去自己所需要考虑的问题是西北,而现在却是全国,国事不靖,内忧外患。
第235章 逐宫
共和八年三月二十日第一场春雨提早降临京城,街道上出现积水流淌的场面,在上午十点多时一个响亮的春雷震耳欲聋咔嚓从天降下,用一些老人的话说,今年春雨来的早,响雷也来的早,这莫不是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的好兆头。
就在第一声春雷响起的同时,位于京城内城西宣武门西大街共和中国国会议院的八百余名参众两院议员正在进行激烈辩论,辩论已经持续六天,至今仍然没有争出了个所以然来。
“……先朝自入关以来,宽宏为政,没有对不起百姓之事,况优待条件尚在,怎么能够这么办呢?优待条件事关国家信誉,岂能容尔等任意妄为!”既便不闻其名,单听其言,也知道发言人是“心怀故国”的遗老。
遗老是辛亥革命后的一个产物,尽管遗老视共和中国为敌国,但共和中国执行议会政治,却让遗老获得一个发言权,国会无党议员中有半数为遗老,这或许是议会政治的无奈。
“回头要立个法案,剥夺数典卖宗老东西的政治权!”呆在台上的吕仁心烦意乱的在心中盘算,尽管复兴党在国会中占多数席位,但却没能取得绝对话语权,更何况在修改优待条例上复兴党内部意见并不统一,而中央党部至今仍然没有公开表态,更是造成一部分党员摇摆不定。
就在这时,会场内响起一声声色俱厉的声音,“你这是替鞑子说话,‘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至今百姓记忆犹新。更有甚者,共和以来一些伪王公,图谋颠覆共和之举,这不是明显公然毁弃优待条件吗?可见是你们撕毁优待条件在先。当时全国军民一致要求严惩复辟祸首,到现在还是一个悬案。最近,溥仪先生和太妃及内务府大臣们带头偷盗国家宝物,把宝物视为私有,任意处置,已引起举国公愤,群情激动,要采取极端措施,气势汹汹,就要动手,如果不是我们劝阻,早就有鲜血溅到宫墙上。我等在国会讨论,是为了共和,同时也是为了清室,如果不是因共和法度在这,你们休想这样从容,也容不得你们这些满清余孽在这里说三道四的。”
循着声音望去,吕仁嘴角露出笑容,是中华革命党的许崇智。尽管吕仁个人不喜欢中华革命党,但是在反清和民族立场上两党是一致的,无论是梁启超的进步党或是徐树铮的共和党其中有太多前清旧臣,他们总是念着一些所谓“旧主之谊”。
就在这时数人先后走进会场,来到吕仁身后趴在其耳边轻声说着什么,然后交给吕仁一张纸,同样一幕在各党议席处上演。
“吕主席,国务院已经表态了!”
“凤宣,先生已经表态了,通知咱们人是时候统一意见了。”看了一眼纸上内容,吕仁便把其递给身边京籍国会议员夏戈责。等了几天,先生终于表态了,只要先生站出来表态,无论复兴党籍议员有任何个人意见,都必须遵从先生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