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服!和中国人一样的防护服!”这时一个站在车厢门旁的契卡特工说道,他的话立即引起所有人的注意。
与此同时,在车站一间临时腾出的仓库内,数百名医生正在对仓库内的数百具尸体进行解剖,这些医生都是随化学专家一起被紧急召集到前线,而此时他们正在进行一场规模空前的集体“解剖”。另一间仓库内十几名医生围在几具经过解剖的尸体周围,这些人虽然早已死亡,但医生们在解剖过程中发现,毒效即便是在他死后仍在起作用。
“……他的喉咙和声带红肿,气管里充满稀薄泡沫状液体,左肺分泌液中渗入了近2克的血水,他的肺已超过正常量2倍,摸起来硬邦邦的。内脏内同样充满了血水,比正常重一倍,脑表面的血管生出了无数小气泡……再看另一名死者,他死于18个小时之前,在他的身体上出现大面积微棕色色素沉着,只是手腕上原来戴手表处没有,而他的面部和阴囊部位有明显的皮肤烧伤,整个气管和喉咙下部包括声带都被微黄色的粘膜包裹,支气管充满了脓液,右肺大面积萎缩,剖面有无数的气管发炎,斑点呈红色,斑点中有脓液,很多脓液已流出支气管外形成固定的脓泡,肺部充血并有囊肿,脑组织由于水肿而大量充血……”
托洛茨基随手翻看了一下手中的报告,便扔到桌上,这些解剖在托洛茨基看来并没有太大意义,起码对目前战局没有任何影响,现在最需要的不是解剖报告,而是防护手段或者说……想到这托洛茨基拿起桌上的电话,正准备打电话时,车厢门被推开,一名契卡特工走了进来。
“主席同志,马卡诺夫同志要求见您。”
“快!快请马卡诺夫同志进来!”此时托洛茨基已不见平时的严肃,语气也显得温和许多。
“请坐,马卡诺夫同志,契夫,给马卡诺夫同志上杯奶茶。”在马卡诺夫走进办公室后托洛茨基热情的招呼,就像过去托洛茨基在喀琅施塔要塞做海军水兵工作时一般热情,这种热情往往只出现在有所图的时候。
“谢谢您,主席同志,我们的化验结果出来了,中国军队使用的并不是单纯的芥子气,而是芥子气和路易士气的混合毒气,他的效果更快,毒效更强,而且还克服了芥子气见效时间长与凝固点低的缺点!这应该是中国人为了在俄罗斯寒冷条件下作战而针对性研发的混合毒气!”
受宠若惊的马卡诺夫唯唯诺诺地说道,同时小心翼翼的揣起手中的茶杯,在眼前这位“大人物”没有表现出喜怒哀乐之前,马卡诺夫只能用小心来保护自己,尤其看到这位大人物在听到自己汇报时,竟然沉吟起来,心跳不由自主的加速……
眼睛余光不时朝车厢门瞟去,马卡诺夫知道在车厢外站着数名契卡特工,只要这个大人物一声令下,自己就会被穿着黑皮衣的特工拉出去枪毙……或许家人会被流放,但最大的可能是步自己的后尘。
“马卡诺夫同志,我想知道,我怎么可以拥有和中国人一样的毒气?”此时显得非常热情而且平易近人的托洛茨基在沉默十余秒后,抬头紧盯着这位帝俄时代就非常有名的化学武器专家。在见识到化学武器的强大威力后,托洛茨基知道红军必须要掌握自己的化学武器,化学武器是未来红军致胜的武器,就像现在的中国军队一样。
“这个……主席同志,生产化学武器必须以发达的化学工业为基础,而我国的化学工业……在过去几年之中,我们唯一的成果就是实现了光气的工业化生产,芥子气以及路易士气,我们只能在试验室内少量制造。”大人物地问话让马卡诺夫心头一惊,只能小心地说出俄罗斯的工业现实。
“那我们就建立化工厂,发展俄罗斯的化学武器。马卡洛夫同志你愿担负起这个责任吗?我会向你提供最好的条件。”在这节车厢内,遭受了化学武器惨痛打击的托洛茨基一语定下了苏俄发展化学武器的基调。
自从化学武器投入战场以来,一直吸引着各国的注意,原因非常简单:杀伤力大,造价低廉。后世曾有专家计算过,杀死1平方公里内的人员,使用枪炮等常规武器需要2000美,使用核武器需800美元,而使用化学武器只需600美元。再就是化学武器杀伤威力大,例如神经性毒剂沙林,只要吸收几十微克就可致死,同时化学武器的杀伤途径多而难于防护,必须使用专门服装面具,而且化学武器虽然杀伤威力大,但又不破坏物资装备。所以自化学武器发明以来一直受到军事专家和将军们的追捧,没有人会坐视这种威力强大而且廉价的武器。
第229章 坦克
共和八年一月,也象共和七年一样,是在隆隆炮声中开始的,但一年以前,战争还在西伯利亚沿线进行,在乌拉尔山以东的亚洲土地上进行,而现在却跨过乌拉尔河,向伏尔加河,向欧俄地区推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