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倒好,吴佩孚一封通电,直接把自己推向风头浪尖,吴佩孚是自己的心腹曹琨的爱将兼知已,要说这份通电没自己掺和,举国上下谁会相信?而最要命的是,吴佩孚在南口天高皇帝远,紧靠西北手握重兵,万一把他惹恼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转身投了西北,就是段祺瑞想收拾他,恐怕也是鞭长莫及,可我冯国璋却在京城跟段琪瑞作邻居呢!万一他要是一翻脸,自己老命难保了。
当“吴佩孚”的通电把国内局势搅和的风起云涌之时,在西北并没有引起太大波澜,在西北民众看来,第三师中立并不意外,毕竟一直以来通过政府宣传,使西北人们相信一点“正义的事业永远不乏支持者”。他们的目光仍然被青年军的进军所吸引,不过对于移居西北的数十万陕西籍移民而言,更关注联合议会举行的特别听证会,听证会是由西北的陕西省移民联合提请,如果议会能够接受这个提案,边防军便可以解民倒悬进军陕西,家乡之困即可迎刃而解。
“陈树藩继陆建章诱民种烟之后而大开烟禁,强迫陕西民众种烟。设立‘禁烟善后清查处’,以寓禁于征为名,无论种烟与否,统按各县土地面积,强征50%烟亩罚款。还在各地设卡,征收烟土运销税,公开熬膏发售,供人吸食,以牟厚利。陕西全省上至督军下至贪官污吏、劣绅,从中大发其财,而小民任其剥削苦不堪言,特别是烟夺良田,目前陕西农业趋凋零,民众吸食鸦片日多,少壮沦为烟民,民众破产,盗贼蜂起,社会秩序不宁,贻祸无穷。烟祸为其一,其二为解决军费不足,下令部队就地向驻地强行征军费,陈树藩部纪律废弛,扰民之事比比皆是,多年来,陕西举省千万民众深受其害,民食匮蔽,又不能不勉应军糈,致使陕西民众流离……”
端坐在主席席位上吕仁沉痛的听着陕西省议员代表的发言,实际上所有一切都是吕仁导演,从接受提案,到会议厅内的记者,所有一切,都是按照计划进行。
作为联合议会常设机构国家和平委员会经常举行此类听证会,但是这一次却和以往不同,这一次会后国和委将会向联合议会提出出兵请求,陈树藩的一桩桩罪行及陕西民众及议员的要求,会帮助西北得到最重要的一环“出师有名”。
共和六年联合议会制定的《西北行政程序法》,明确规定听证程序为行政程序的核心。在行政程序上,公民不仅有资格请示法院审查行政机关的决策,而且也有权要求参与和监督行政决策的过程。西北联合议会听证制度是联合议会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体是指议会的常设委员会或专门委员会就某个具体问题举行公开会议,传唤或接受政府官员、利益集团代表、知名学者或某些公民个人与会,并听取他们提供的证据和意见。
听证制度具有如下功能:第一、实现不同利益集团或潜在利益集团之间,以及它们与议会委员会之间的信息交流;第二、在听证过程中对公民进行教育、宣传和说服;第三、在听证这种“半仪式化”活动中,调解不同集团的利益冲突,消除安全隐患,从而起到社会安全阀的作用。
从性质上看联合议会的听证大致分为四类:一是立法性听证,即就议会立法进行事先听证。二是监督性听证,即联合议会在行使人事同意权、批准人事任命时举行的听证会。三是审查性听证,主要目的是对政府工作进行审查。四是调查性听证,一般针对某个具体问题进行,通常由联合议会某个常设委员会或特别委员会来主持。联合议会举行听证会若不涉及到国家机密问题,一般会对外界公开,允许媒体进行报道,而今天这个听证会就是第四类听证会。
望着慷慨陈词列数陈树藩出任陕督以来所犯种种罪行的陕西省议会议员,虽然未记住他的名字,但吕仁忍不住在台上双手为其鼓掌,不在于他发言多么精彩,而是他的发言正是自己所需。
“主任真正的高明之处或许就在于此吧!”吕仁环视会议室内众人心中如此想到。
无论是舆论咨询委员会或是联合议会以及下设的各个委员会,所有这一切都是出自主任的“发明创造”,尽管这些创新一定程度上是为西北的扩张服务。虽然西北推行自上而下的军国民主义、国家主义,但是有了联合议会和听证会,西北则成为世人眼中最民主之地,因为西北国民可以真正表达自己的意愿。
在吕仁看来,由主任发明创造的联合议会听证会制度实在高明至极,听证会制度的推行,除了使西北成为中国“民主、自由”的代表外,更重要的一点是民意!西北大多数决策都是以民意为基础,以国民意志为意志!
“……身为陕省议员,必须为陕省民众谋富祉。在这里我希望诸位委员能够正视陕西省民众的呼声发兵陕西,解陕西民众于倒悬!”发言即将结束时余振源大声疾呼,虽身为陕西省议员,但几年来富平大户的余家并没有因自己为省议会议员而少受盘剥,从陕西一路逃到西北,为的就是寻求公道,求西北主持公理!
余振源话音一落,会议厅立即喧闹起来,旁听席上陕籍移民纷纷鼓掌为其喝彩。
“咚、咚……”虽然心中为这位陕西议员喝彩叫好,但身为国和委主席吕仁还是需要尽职责维持会场秩序,保持中立地位。于是吕仁便敲响手中木槌,槌声一响原本喧嚷的会议厅立即静下来,陕省移民在西北生活数年或数月,早已明白纪律是什么,是生命。
“余议员,出兵之事兹关体大,陕省为自主省份,对陕省诸事,听证会结束后本委员会必会提请联合议会商讨,请下一位发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