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页

刚喝完菜叶面汤的战士,见政治委员走过去,便起身伸了个懒腰,在铺满麦草的硬木板上睡了一夜腰身酸痛。伸懒腰的战士习惯性的用木板和碎镜片制成的潜望镜朝工事外望去,入眼是一片混杂大量杂草的黑麦田,黑麦已经接近成熟。

“再过一两个星期估计就能吃上饱饭了。”望着铁丝网外“无主”的黑麦田内几近成熟的黑麦,战士忍不住yy,想到这肚子忍不住咕嘟一声,菜叶面汤并不能充饥。突然战士发现镜片上的麦田里似乎有些动静,杂草和黑麦不时晃动,晃动的方向一直朝向铁丝网,这不是风的作用,好像铁丝网上多出什么东西,是什么?

在炮击开始的同时,穿伪装服的士兵把腰间扣索扣在最后一道铁丝网上,随后缓缓朝后方退去,动作显得轻车熟路,六个小时在铁丝网上挂了46个钳扣。爬到事先在田地间挖好的散兵坑中,从腰间拿出信号枪对天空扣动扳机,一条烟龙拖着白色烟尾飞向天空,打出信号的士兵,连忙将身体死死贴紧散兵坑旁的凹坑内。

距离俄军前沿数百米的近卫军战壕一处半环形沙包工事后,站在吉普车旁身穿边防军军装的军官,看到升空的数十枚信号弹后,立即冲吉普车司机下令。

利用潜望镜观察铁丝网内异动的战士,看到铁丝网间突然升腾起数道拖着白烟的火龙,是信号弹,突然意识到什么的战士,惊恐地喊道:“是敌人,快看。”话音未落,就听到空中传来怪异的声响,像尖锐的风哨,随后工事外传来剧烈的爆炸,连绵不绝的爆炸声使整个世界似乎都晃动起来,顺工事顶上圆木间的缝隙,碎土不断落入工事。

半环形沙包工事内早已发动的吉普车奋力朝前开动,吉普车后拖着一条铅笔粗的钢索,被钢索拖住的吉普车先是一顿,随后飞似的驶出数十米,猛地一踩刹车才停下来。

“用内开刃钢扣切断铁丝网效果还不错。”用望远镜观察到俄军前沿垂落的铁丝网间出现几十条一两米宽的通道,站在环形工事内的军官自言自语道,对于现在的效果显然很满意。

用吉普车或卡车拖曳破坏敌军铁丝网在边防军中并不新鲜,与爆破筒、手榴弹比起来,拖曳破坏铁丝网成本低廉、效果显著。不过拖曳出的大堆铁丝网总会妨碍部队冲锋,前线士兵改进研制出内部开刃钢扣环,利用拖曳产生的力量切断铁丝网,因为俄国人使用的铁丝网大都是单股或双股铁丝网,试验效果很不错,这是内开刃钢扣环第一次用于实战。

“放,放……”伴随军官怒吼声,位于森林中的炮一师、炮三师、炮五师阵地上数百门105至152榴弹炮不断发出轰鸣声,校射气球上的观察员通过电话为炮兵调校目标方位。越过乌拉尔山之后,原本一直配合俄罗斯皇家近卫军作战的边防军完全转入后勤保障,只有少量营计突击部队仍在第一线配合俄军作战,但边防军炮兵以及空军仍一如既往的为俄军提供炮火和空中支援,当然都由伊尔库茨克俄国政府买单。

第一轮炮火平均发射了20至30发炮弹,是急促射,不停的打,以至于许多榴弹炮炮管都打红了,才不得不停下喘口气。接受过严格训练魁梧壮实的装填手连续运送数十发炮弹后,胳膊酸痛得无法伸直,以至不得不中途更换装填手。

装填手们为了加快速度,不使送弹棍直接在右手上缠上毛巾,蘸上凉水,用拳头把炮弹顶上膛,手臂被几百度高温的炮膛烤起了泡,烫掉了皮。尽管这是俄罗斯人的战争,但在炮兵们看来,这是最佳的训练机会,实战训练的机会。所有炮位四周都是空弹壳、空弹箱,堆得像座小山。

今天天气晴朗能见度非常不错,从炮兵阵地上肉眼都能看到俄军外围阵地陷入一片烈火硝烟之中。

在第一轮炮火结束后,所有炮手全被退壳烟熏染得漆黑,除了牙齿、眼窝窝是白色的,整个人变成黑鬼,炮手们看到彼此的模样,都指着对方的黑脸嘻笑,这时运送炮弹的卡车驶入各个炮位,第二轮延伸炮击随之开始。

紧张的透过土制潜望镜观察阵地前情况的战士,透过硝烟弥漫的阵地看到前面齐腰深的黑麦田里,出现一大片黑色散兵线,还有成千上万支刺刀在阳光下闪烁着蓝光。黑色的军装,是皇家近卫军。近卫军之名源自沙皇伊凡四世时期,伊凡四世沙皇组建了一支用来镇压农民起义的“近卫军”。

近卫军酷酷的装束留在历史记录中:身着黑衣,披黑色斗篷,骑黑马,皇家近卫军在越过乌拉尔山后,按照历史记录,开始配发新式黑色军装。在后方炮火和机枪掩护下,身穿黑色近卫军军装的奥伦堡军四万余名官兵,挺着莫辛纳干步枪高呼口号,沿边防军工兵为他们在铁丝网间开辟的近百条通道,向赤卫军前沿阵地挺进,他们仍然沿用传统的战斗方式。

“乌拉!”“沙皇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