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不愧是满铁调查部精心调教出来的嘱托。”
对于王千怡瞬间的转变,感觉非常满意的吉川枫点点头在心中赞叹道。同时想着之前这个女人在自己胯下承欢时的淫姿浪态,难免有些得意。拥有和征服漂亮的女人,永远是男人的梦想,尤其是眼前这样的尤物,更是如此!
几个小时之后,王千怡乘坐黄包车抵达了西直门火车站,在那里每天都有数百名前往西北的商人、学生包括军官,尤其是在这个特殊时期。
王千怡一进火车站,就看到车站内有数十名身着军装的年轻军官,这些人都是来自各省准备到西北的热血青年军官。尽管王千怡此时装扮根本就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女学生,但是美女对于男人而言显然还是存在着巨大杀伤力,在王千怡进入车站的时候,就吸引了不少人尤其是年轻人的目光,对于这些和自己年岁相当青年人的热血,王千怡从来都是嗤之以鼻,认为他们不过是一群没长大的孩子罢了,在这个社会金钱、权势才是最重要的。
“是他!”在站台上扫视了一眼周围的人群,王千怡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于是在心中惊叫道,那个男人像是根本没有看到她一样径自上了火车,看到这个熟悉的身影,王千怡明白这次调查部是下了血本了,连他们最出色的情报课长,都被派到了西北。十数分钟之后,终点站为西北孔家庄站的列车缓缓驶出西直门火车站。
俄罗斯临时政府在社会革命党人和民主革命党人的支持下为巩固政权满足英、法、美协约国家的一再要求,为了让协约国家恢复对临时政府的信心,早数月前,临时政府就决定在夏天到来的时候,发起一场对德、奥军队的进攻,借助这场夏季进攻,恢复协约国对俄国的信心,同时解决国内的问题。
临时政府之所以提出夏季进攻,不仅仅是出于战略考虑,更多的是政治上考虑,想借此进攻把俄国革命完全摧毁。临时政府设想一旦获胜就解散革命委员会和士兵委员会,结束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粉碎革命力量,首先是社会民主工党,即便是进攻失利,就把罪责推给社会民主工党,指控它瓦解军队,按照协约国的要求扑灭国内革命,协约国还指望依靠数百万俄国大军在1917年战胜德国。
俄军大本营在1917年初拟定的六月进攻计划是,西南方面军司令为古托尔将军,以第11、7集团军和以第8集团军向利沃夫方向分别实施主要突击和辅助突击,总计在西南方面参加六月进攻的有60个步兵师和骑兵师,1114门火炮,在各突破地段约70公里造成了步兵3倍、炮兵2倍于德奥联军的优势,火炮密度平均每公里正面约35门,双方参加战役的飞机共约500架。计划其他方面军实施辅助突击,北方面军第5集团军向科夫诺,西方面军第10集团军向维尔诺,罗马尼亚方面军所属俄军第4、第6集团军和罗军第1、第2集团军向福克沙尼、多布罗加分别实施辅助突击。
1917年6月29日,西南方面军炮兵开始为冲击做炮火准备,随着西南方面军的炮火准备,俄军大本营策划了半年的夏季进攻正式开始,在这里历史似乎是并没有发生偏差,至少在六月进攻的发动时间上,但是历史在这里和俄国人开了一个玩笑,俄军这一次夏季进攻,并不像历史上那样,对东线德军形成了三倍的兵力、二倍的火炮优势。
几个月以来,俄国国内混乱的局势和前线混乱的军队,使得俄军并没有得到关于东线德军的最新情报,他们对于德军情报,仍然停留在月前其大规模收缩防线的基础上,而未得到任何最新情报。
早在月前,按照德军最高陆军指挥部的计划,为了策应德军特别支队在高加索地区的行动,打通通过里海的铁路交通线,得到中亚的资源补给,德军已经利用英法联军的消极对峙战术,在一个月中,在严密的保密下将1个德国师和3个奥匈师由西线悄无声息调动至东线,使其在东线兵力几乎增加了一倍,以在高加索战役打响时,向俄军发起进攻。在俄军发起攻击的时候,正好迎面撞上同样准备进攻的德奥联军,开局即已经注定了结局。
第45章 俄罗斯之阴霾
俄军的六月攻势早在部署阶段就暴露出了严重问题,并不仅仅是情报问题,甚至于德军增兵也不过仅仅只是小问题而已,最大的问题在于俄军本身的内部问题。在战前第七军团特派员电告克伦斯基:“在第十二师中,……第四十七团拒绝出发,第十三师各团,只有第五十团差不多是全体出发的,第五十一团答应于明天出发,第四十九团并不遵命出发,第五十二团表示拒绝,并逮捕了所有军官。”这样的情景几乎是随处可见,对于那位特派员的报告,临时政府答复:“着即将第四十五、四十六、四十七与五十二各团解散,将煽惑官兵抗命之人交法庭惩办。”
然而,士兵们既不怕解散,也不惧法庭。早在6月17日,总司令部参谋长报告:“北方战线还处在发酵状态中,敌阵亲善的事情还在继续,步兵对进攻表示反对。……西方前线情形不明,西南方前线情形略有改善……罗马尼亚前线上,看不到特别进步,士兵不愿进攻。”一个海军军官说道:“委员会委员日益明显右倾,同时他们在水兵和士兵中的威望也显然低落了。”
在进攻前后的6月23日至6月30日,俄军前线开小差人数超过了10万人,迫于军队士气低落和趋于瓦解的现实,前线指挥官勃罗西洛夫将军组织志愿者成立敢死营,一些后方爱国妇女还组成了“黑色敢死骠骑兵”开赴前线。身为陆海军部长的克伦斯基来到前线视察,前线司令部更是利用这一机会,请他给进攻部队作一番鼓动工作,克伦斯基在动员会上既遇到了硬钉子也碰到了软钉子,革命委员会领导的部队不但不参加他的战前动员大会,还拒绝了出战劝说。
部队的军纪松懈、军令无威让这位充满信心的陆海军部长极度沮丧。几天后,西线总司令邓尼金请他到军队去作动员,已经对动员不抱任何希望的克伦斯基回复了一封电报:“军队中进行劝说和谈话的时间已经过去了,现在是下命令的时候,而不是开大会劝说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