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页

“丰襻!襻”穿着制服昆巴看着手中的教材。教授着眼前的这些孩子们学习着。

即使是在贵州都没有几个人还会说的木佬语,昆巴现在开始有些庆幸自己上过几年学堂,要不然恐怕很难得到这份每个月三十多块钱的工作。这份工作对于昆巴来说实在是太过简单,就是在这里教授木佬语,对于小时候和爷爷生活了十多年的昆巴而言,木佬语昆巴是再熟悉不过,所以并不存在什么障碍。

一直以来。在外界看来,西北军的战斗力强大的根本原因所在,系源自西北军优良的装备以及良好的训练,而西北军的几次亮相,更是让全中国所有都相信这么一个事实,西北军的战斗力的根本源自其精良的装备。即便是在关内的报纸上,那些刊登着的是嘲讽也罢、鼓吹也行描绘西北军的漫画中,头载着钢盔,手里拿着步枪,腰带上挎着手榴弹、手枪、工兵铲、水壶、杂务包等等种种超出此时国人想象的各种技术装备,永远是西北军的最大的特点。

在这些漫画中,西北军更多的时候是一群依靠着强大的炮兵火力,在无数的飞机和巨型飞艇的掩护下,向敌人们发起进攻,当遇到敌人后,西北军的步兵们永远是在敌人被飞机、大炮轰烂之后,才会小心翼翼地提着步枪冲锋,至少在被人们所熟知的关于的西北军战斗中,西北军就是这样的一群军队。

但是事实呢?真相呢?只有西北军的军官们才知道对于西北军而言,有一项东西的威力,远比大炮的威力更大,它是西北军战斗力的倍增器。被旅团营三级电台以及分布到排的磁石电话武装起来西北军通讯体系,才是西北军战斗力的根本保障,划时代的通讯体系,使得西北几乎等于拥有了战场的单边透明,正因为这些被西北军的军官们视为完美的通讯体系,构成了西北军战斗力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如果说有什么不完美的地方,那就是尽管西北军拥有着划时代的通讯体系,但这不过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体系罢了,但是西北军通讯密语体系却并不完善。西北军的官兵来自全国各地,因此通信兵只能用普通话传递密语,正因为如此,这种密语实际上非常容易破译,这些什么暗语暗号的,根本无法起到隐蔽的作用。

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司马想到历史上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军用印第安语在前线作军事密语,使得日本根本无法破解。自然的司马就想到了,用同样的小语种语言作军事密语通信。通过在后世查找的资料,司马选择了像西南各地的木佬语、仙岛语,以及西藏等地的门巴语、白马语、苍落语等十几种要么是几乎不为外人所知,要么是几乎失传的少数民族小语种,用作军事密语通讯。

当然目前只是在雏鹰营里的几十个班级之中,开设这类语言课,目的就是为保密。毕竟招募他族通信兵显然并没人比自己训练,更有保密性,更何况有什么地方,比半封闭的雏鹰营更适合学习这些少数民族小语种。对于民团而言,现在还不需要使用这些小语种密语。毕竟现在除了西北,还没有任何国家掌握步话机的技术。还谈什么监听、破译。

……

“放!”

“砰、砰、砰……”

随着手持军刀的指挥官命令声,一排举着步枪的哥萨克骑兵,处决了几十名逃跑的士兵。当几十名逃兵被处决之后,手持军指挥官拿着手中的军刀仔细的检查着已经躺在血泊之中的逃兵是否死亡。

“李,把他们埋掉吧!”看着在一旁地站着的华工,阿索那托把军刀收入鞘中开口说道,然后跃上马和身边的骑兵们一起离开了临时刑场,临行时看了一眼那个叫李的中国人,还有他背后背着的步枪。阿索那托知道现在这些华工之所以背上步枪,是因为现在前线的形式越来越紧张,为了自保,这些华工不知道用什么办法说服了司令部,把缴获来的一千多支奥匈步枪和几十箱子弹交给了华工,所以现在这些华工才会背上枪。

在这个武器不足的时候,这些华工显然是用了贿赂的方式,否则司令部的将军们绝对不会如此的大方,把这些武器交给这些劳工,毕竟即便是在前线,俄国士兵们也缺少武器,哪怕就是弹药不足的奥匈步枪同样是宝贝货。

“阿索那托少校,不知道你那里有没有多余的子弹,俄国的、德国的、奥匈的都可以。”注意到这个骑在马上的阿索那托少校,李光头笑逐颜开的弯着腰走过去对其说道,从这些俄国军人手中买武器,是互助会的要求,前些时候互助会还托人送来了二十万小面额的卢布。

“你们这些贪婪的中国人,像犹太人一样!任何时候都不忘记做生意。”从腰间的皮制文件包里摸出一个布包,里面有十几封从奥匈战俘身上搜到子弹,然后随手扔给眼前的这个中国人。虽然阿方煮托并不喜欢这种交易,但是现在在前线,很多军人都参与这种交易。毕竟不论是对于军官还是士兵,这些中国人手中的卢布和他们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搞到烈酒一样的诱人。更何况有时候这些中国人,还能弄到那些黑心的军队承包商不愿意提供的,质量上乘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