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页

“呵呵!这里只有我一个人佩带勋章!还有百里校长,只可惜你我进校时百里校长已经去职,希望总团长能够留下他们吧!”听到老同学的话,张镇国面带笑容的回答道。原本张镇国还以为总团长会迫于内地的压力,解除自己的职务,没想到最后自己竟然得到白虎勋章,这完全超出了张镇国的想象,这次来接蔡锷将军和百里校长,张镇国当然会带上勋章。

穿着大衣的张镇国此时的肩膀上、帽子上已经落了薄薄的一层雪,每一个在站台上等待着军官都是如此,而那些察哈尔临管会的地方官们,在市长韩复言的带领下,穿着毛皮大衣头戴着毛皮帽子,在一旁边的走廊下等着。

“韩市长,您是市长,您说主任弄这么大的排场是安的什么心思?主任之前就没和您通过气吗?”虽说在走廊下放着个十多个用来取暖的炉子,尽管身上穿着厚厚的皮毛大衣,王朴开口问道韩复言。

可是在这零下三十来度的室外,王朴仍然感觉到寒气好像要穿透自己的大衣一般,不时的在炉旁来回轻轻走动着,以让自己暖和一些,看着那些在站台上像杆子一样排成队站着的西北军的军人们,王朴忍不住在心里赞叹着这些军人的作风。虽说对于西北军炮轰张家口之事心中难免有些气结,可是这几天来西北军在城中到处抢救伤员、把棉帐篷腾出来安置那些难民,还提供食品,免费救治伤患,再加上西北军这几日表现出来的独一无二的良好的军纪,尤其是看到那些冰天雪地里睡在大街上的西北军官兵的时候,更让王朴觉得这西北军占据了察哈尔不见得是坏事。

实际上此在王朴心里对西北军还有些期待,毕竟西北军是商人的部队,在王朴看来,出身商人的现在临管会主任司马,应该会对商人有所照顾,可现在的张家口的商家对此都有这上面期待,张家口六千多家商号,不论是否和西北有合作关系,或是是否在此次炮击中受创,都对此有所期待。

“素臣,咱们这位主任,你不是不知道,民事基本不插手,同样像这种事,咱们也过问不了,不过蔡锷将军可是再造共和的大功臣,主任摆这么大的排场欢迎人家倒也正常,只不过不知道这蔡将军此行,恐怕不会是参观那么简单,估计还有其它的什么内情吧!”听到王朴的放韩复言并没有直接回答道,从共和三年就出任张家口市市长的韩复言在林凤起投降时,曾经都做好了下台的准备,可没曾想,西北军一进城,就通知各政府机关官员立即恢复工作,同时还划拨了一百万元用于抚恤、安置炮击中的难民。

作为市长的韩复言自然担负起了完抚市民的重任,为了向西北人证明自己的能力,最近几日韩复言可是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在了难民的安抚上面,现在张家口之所以如此安定,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韩复言的努力。而正因为这个原因,司马才会选择对民事不过问,尽管把权力回归至张家口原政权,一心扑在全省的军政事物上,而不需为张家口的善后事宜伤神。

“嘟……”这时远处传来的一声音火车的鸣笛声,让韩复言等人从走廊处走了出来,人们知道,这今天要迎接的贵客来了。

第187章 使命

“嘟……”在火车拉动气笛发出轰鸣声之中,喷出着白着的烟雾的列车缓缓地驶进了火车站,这列火车便是蔡锷、蒋百里等一行搭乘那列火车。

“将军阁下,站台上地站着的就是我们总团长以及西北民团的高级军官。”透过车窗,看着站台上站在最前面的那个熟悉的年轻人,游九如面带惊喜地说道,能够在这里见到总团长,游九如觉得自己可是托了蔡锷将军的福气了,在西北的大多数工厂中、居民住宅内,通常都有一样是必不可少的装饰,就是放在显眼处的司马的照片,这些人选择用这种表达对司马的感激。

而在学校和军队,虽然并没有在明处悬挂,可是一些学生和军人,都会在自己的随身带着的字典或钱包内夹着司马的照片,以此来表示自己的忠心,没有人知道是最先开始这么做,反正在西北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在西北的家庭之中看不到总统画像,但是随时可以看到司马的照片。

没有人会知道这一切,实际上是石磊的调查部在数月前悄悄进行的一个计划,其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司马在西北的权威,原因很简单,因为那时西北并不是只有一家西北公司,所以为了维持西北的秩序,石磊想到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西北建立个人崇拜,就像司马在军队之中建立军人对军人典范的崇拜一样。

而为了完成这个计划,石磊特意对数百名潜藏在公司各个工厂的秘密调查员进行的培训,其目的就是把调查部内部对司马崇拜,扩大到整个工业区,正是通过这些秘密调查员在公司内部对工人进行的洗脑式的宣传,才使得在短短的几个月之中,工业区99%以上的家庭都挂起了司马的照片。

甚至于一些狂热的人,每天早晚都会对着司马的照片请安。而这一个风气,则渐渐地从普通职工之中渗透到了军队之中,最开始是一些普通的官兵,在休假时受到家人的影响,开始在随身携带的钱包、字典中夹放司马的照片,以表示忠心。

而当田子等人牺牲后,调查部更是利用自己的特权,对这几名公司第一批英雄的遗物进行了整理。其中每一个士兵的遗物之中,自然多了一张沾着鲜血的司马的照片,而在属于田子的那张照片之后,写着一句“请您放心!我将为您而战!并时刻准备用我的生命为此誓言而全力以赴。”当田子等人遗物的照片在西北实业报上刊载时,这张照片还有照片后面的那句话,被单独刊登,每一个西北人都看到这一句话,有时候崇拜,就像是一种情绪,它是可以曼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