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玻璃温室的成本高,但是因为后世广泛采用的聚乙烯薄膜此时并没有发明,而从后世大批量购买也不甚方便,而公司玻璃厂的产量足够,所以司马就特意建了上百亩玻璃温室,不过不得不承认,建这些温室的开支非常庞大。为了提高玻璃温室的利用率,增加效益,司马还特意从后世买来了温室蔬菜大棚立体化种植的资料,以便采用立体化种植,产出更多的青菜,当然尽管如此,这些青菜的价格相比于夏秋,仍然贵一倍多。
当两月前,第一场雪下来之后,温室农场的第一批青菜也成熟上市了,当穆藕初等人看到顶花带刺的黄瓜、娇艳欲滴的青椒时,总算是明白为什么司马一定要花费巨资建温室农场了,在严冬腊月天里能吃到这些新鲜的青菜,让人感觉真的非常之舒服,更何况这些青菜本身就已经让人垂涎三尺。
而第一批返季节青菜上市之后,工业区内收入水平较高的技术人员以及五级工以上的高收入群体,看到这些青菜,无论是出于想偿鲜的念头或是其它,几乎是一市就被购买一空。虽说这些玻璃温室里种的返季节青菜的价格不菲,可是在西北工业区内除了饭店之外,在工业区内的还是有固定的消费群体,再加上时不时一些工人想偿偿鲜,所以一直以来,这些青菜都属于供不应求的菜色,所以价格自然比初时又有所提高,这也是邵振青感觉到菜价偏高的原因之一。
“呵呵!这些西北人真的很会享受,屋外是冰雪覆盖,屋内温暖如春,还能吃到如此新鲜的蔬菜,倒也是一种享受。”一边吃着这些冬季甚为难得的蔬菜,一边透过饭店硕大的玻璃窗朝外看去,外面街道不时可以看到裹紧大衣,头戴着皮毛帽子,顶着寒风走动的行人,邵振青不禁开口说道。
在初时一进饭店,邵振青就感觉到室内的热浪迎面而来,就知道这饭店看来也装有暖气,这家收费还算公道的饭店装有暖气,是邵振青在这里入住的主要原因之一,毕竟这零下二十多度的天气,让邵振青这个江南人也有些不太适应。邵振青并不知道在整个西北工业区内,城市供暖设备已经普及开来,每家每户还有办公楼工厂都装有供暖管道,去年公司初建时,因为考虑不周的原因,差点没冻死人的经历,让司马可是记忆犹新。
于是今年建立完整的供暖设备,就成了迫切需要完成的工作,而公司的动力厂一直以来生产最多的就是大型燃煤供热锅炉,建成多个供热站之后,除了对原职工住宅进行改造增加供暖设备之外。而现在的西北工业区的建筑规划之中要求每一栋新建建筑都需要安装供暖设备,毕竟在这冬天时能达到零下三十多度的口外,没有暖气、热炕,恐怕真的会冻死人。
“振青兄!你怎么会来这里?”就在这时邵振青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叫着自己的字,声音中显然还带着一些惊喜,在这里自己会有熟人?邵振青不禁抬头朝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
第162章 交谈
“庆之,你这是?”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他乡遇故知,可是人生三大快事之一,邵振青可真没想到在这口外的西北工业区,竟然能碰到过去的故友,邵振青不禁面带喜色地问道。
“呵呵!振青兄,你我兄弟二人已半年末见,没想到竟然能在这里与振青兄巧遇,实是人生一大快事。”
之前黄之远一进饭店看到坐在窗旁独立吃饭的,那个身着西装侧面对着自己的年轻人有些熟悉,于是便开口叫到,没想正如自己所想,果然是自己的故交好友,黄之远此时怎么可能会不激动。自去年年底,与其结识以来,与邵振青便结为知己,不过半年后袁逆暴毙,邵振青去了京城做《申报》的特派员,而自已来了西北,两人一别近半年,没想到竟然能在这里见到他,着实让黄之远倍觉惊喜。
“庆之,莫非……你现在这里工作。”见黄之远朝自己这走来时,服务员非常熟悉的接过他的大衣、公文包,如果不是经常出入此地,应该不会这般熟悉,邵振青便开口问道。
“啊!呵呵!没想到振青兄除了是个文字魔术师之外,还应有一个神算子的称呼,当初小弟在商报工作时,邵兄曾说那里不是弟久处之地,真是事事不出振青兄所料。”
听到邵振青这般问道。黄之远这才想到之前服务员熟悉的作态,心下知道如果邵兄连这点观察力都没有,那还是什么他邵振青嘛。于是便开口说道。
神算子,是黄之远为振青兄起名的别名,原因无他,一是因为那篇使邵振青名扬海内的时评《预吊登极》:京电传来,所谓皇帝者,不久又将登极。呜呼!皇帝而果登极,则国家命运之遭劫,殆亦至是而极矣!但二月云云。尚需多少时日。各处反对之声势,再接再厉。所谓登极者,安知非置诸极刑之谶语乎!记者是以预吊!共计八十二字,“极”字五现其身,由“登极”至于“极刑”,邵振青故意暗换“极”字的词义,一举将袁世凯的红喜事颠覆为白喜事。
游戏笔墨竟犹如此之大的杀伤力,当时众人称誉邵振青为“文字魔术师”。丝毫不算谬赞。那些拥护民主共和的读者看过这则短文,自然是大呼解恨,大叫过瘾,而不过半年正如邵振青的预吊一般,袁世凯果然身登大极,一命呜呼。更何况在上海与其结识后,邵振青一口说出《商报》不是自己立身所在,没想到后来的事态。果如邵振青所料一般,经此几次之后,在黄之远心里,这邵振青可就真如神算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