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页

当时江南、求新、均昌、森记、协顺昌等十多家船厂曾准备向江浙银行团贷款,可是江浙银行团却直接拒绝了他们的贷款要求,毕竟贷款额度之大,非恐怕是中国银行史上第一次,再则贷款给船厂,不见得能收回投资,毕竟有前车之鉴摆在那里。

而这个前车之鉴就是朱志尧的求新造船厂,两年前承制了法国订单3000吨海船“美利”、“美坚”号,两船合同定价为100万两白银,工厂向法国东方汇理银行贷款80万两购置钢材。求新造船厂承建“美利”、“美坚”号海船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钢铁原料奇缺,价格暴涨,工厂为建造上述两船实际亏本达50万两白银。

现在求新船厂如果取不到资本垫付的话,恐怕很快就会被东方汇理收抵,以偿还贷款。再则造船所需钢材目前国内全部都依赖进口,这钢材价格是一月三价,可造船却是长数月甚至几年,如此一来一旦发生和求新船厂一样的事情,江浙十多家银行可担心这几百万的贷款付诸东流,到时银行就算是收下了这十几家船厂,又有什么用?

因此在江浙银行界拒绝了上海造船界的巨额联名贷款之后,江浙实业界和船界就把眼睛投向了华北那个以“支持国内实业发展为己任”的金城银行。

第152章

其实在上海船界代表来西北之前,就曾经向金城银行递过贷款申请,当周作民接到上海船界递交的贷款申请时,虽说支持国内实业界发展,是金城银行创办的初衷。但是周作民看到的却是另一个机会,一直以为,在江浙两省以四明、浙江兴业、浙江实业、中华东陆、中华劝工、中国垦业、中国企业等一大批银行江浙本土银行,所组成的江浙银行团严密地控制着江浙两省的金融业。

而这一次上海船界向金城银行贷款,就是金城银行进入江浙金融业的机会。虽说一直以来,西北公司向江浙实业界出售的机器都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而垫资方就是金城银行,虽说目前贷款总额已经非常可观,可是这些贷款大都是分散的,而且是没有任何影响。

但是向整个上海国人船界注资却完全不同,这一次贷款等于间接控制了中国70%的造、修船能力,可以想届时在国内会引起什么样的轰动!可是尽管如此,当看到上海船界的贷款总额时,周作民还是连想都没想就直接拒绝了。

“500万!”当司马听到这个数字之后,终于知道为什么周作民最后会拒绝上海船界的贷款申请了,几乎相当于金城银行资产之半!周作民不拒绝才怪。就是司马都想开口拒绝。虽说金城银行依托为龙烟矿冶筹股的机会,资本在几月内番了数番,再加上司马前后三次注资,以用于满足支持国内实业界贷款,可是现在金城银行的资本不过千万元,存款也不过倍于此而已。

几月来,金城银行已经对国内实业界。发出了相当于自身资本的贷款,虽说这些贷款有西北公司、购机方的双方信用担保。但贷款总额度依然非常庞大,一旦传出风声,很有可能会导致金城银行,面对一次足以使其关门的挤兑风波。现在上海船界申请的贷款,估计这边贷款合同一签字,那边金城银行门口就会发生挤兑风,到时别说支持上海船界了,金城银行到时能不能支撑下去都是两可的问题。

“呵呵!能不能容我考虑一下!诸位是船界代表,那么不如咱们去三号展厅去看一下。相信各位财东是一定会有所发现。”听到这个数字之后,司马犹豫了一下开口说道,虽说之前司马一口答应了他们的贷款要求,可是在知道这个数字之后,司马还是犹豫了。

作为金城银行最大的股东和董事长,金城银行现在是什么样子,西北公司目前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和金城银行之间的共存共荣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因为金城银行从中垫资,才使得国内实业界在购机时,可以花一万元买两万元的设备,如此一来可以想见西北公司发展的同时,金城银行承担了多大的压力。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以至于司马不得不多次向金城银行注资。同时把公司的存款全部转入金城银行,既便如此,金城银行的资金流仍旧不容乐观。当那些船界代表以及张謇等人离开展览中心管理办公室地之后。司马坐在椅子上什么话都没有说,只是皱着眉头在那里想着这笔贷款。

“500万!”司马自言自语地说道,别人不知道,司马可是知道如果说金城银行向上海船界提供这笔贷款,那可是真的就会把金城银行的金库给掏空了。到时可真的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可司马还知道这笔钱对中国造船业的意义。这个时代的中国造船业并不算落后,两年后更是向美国出口四艘万吨轮。除了造船钢板之外,包括蒸汽主机之类,都是江南造船厂自行生产。而美国军舰监造官员则报告称:“经美国运输部次第验收,工程既称坚固,配制又极精良,美政府大为满意。”

四艘万吨轮均开赴美国交付,试航速度超过美方订货要求,船体坚固适用,美国海军直至二战时仍在美——欧航线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