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起事,就要想着成大事,而不是像赵歇田荣这些鼠目寸光的家伙一样,只想着割据自立,坐以待毙!我刘邦什么人,那是有大志向的人,胸襟又岂是这些家伙所能比的,就连那项羽我也不放在眼里!他除了会打仗还会什么,你看这大好的江山,被他弄的一片乌烟瘴气。我若能座上他的位子,早就平定天下登基称帝了,那还有其他诸侯什么事情。”
说道这里刘邦脸色不禁又意气风发,原本的阴霾一扫而空。“若非突然杀出了这个韩信出来,这天下到底鹿死谁手还不可知呢。项羽区区一莽夫而已,就算他在战场取胜一百次,只需要败一次,那就足以致命了。”
萧何确实默然不语,只是低着头,他知道刘邦说的都是事实,刘邦原本可以成就一番旷古烁今的伟大功业,而他萧何也能一手打造出一个千古帝王,一个取代暴秦的大帝国!正如刘邦所说的,项羽虽然很强,他的勇武和用兵这天下无人能及,可是他的缺点同样也是如此明显。对于逐鹿天下的英雄们来说,这一点缺点就足以致命了。
所以萧何是毫不怀疑刘邦能最终能击败项羽,但是可惜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秦国真正覆灭的基础上。如今新生的秦国就如同凤凰涅槃般从新焕发出惊人的战斗力,以它当年吞并六合的气势再次横扫天下。如今首当其冲的正是他刘邦。
三人站在城头,刘邦在前负手而立,萧何陈平紧跟在后,都不再说话,只是各自想着心思。
很快这份安静就被城楼上急促的脚步声给打断了,一名汉军士卒喘着粗气一路小跑上城墙,见大批刘邦三人急忙跑了过来,跪下高高举起一卷竹简。
“报大王,胶东急报。”
刘邦心中“咯噔”一沉,如果这份战报是来自前线的到还理所当然,可是却出自自己的大后方胶东郡。这意味着什么,他心中很清楚。
几乎是颤抖的手接过了军报,缓缓打开一看,顿时面如死灰。沉默了许久,才转头看着萧何一字一字的吐道:“曹参去了。”
第258章 大风歌(2)
曹参原本是沛县的椽狱,刘邦当时是亭长,为其下属。可他从未小看过刘邦,反而一直对他恭敬有加。大概他也是受萧何的影响,觉得刘邦不是个简单的人物,换句话说就是觉得刘邦一条潜龙,虽然穷困潦倒,但却非池中之物。
当年萧何和曹参都已经是官吏之身,而刘邦不过是一介布衣,以他们的身份结交刘邦已属不易,更何况抛家弃子屹然跟随刘邦起兵反秦。要知道在秦国谋逆可是要诛灭九族的不赦之罪,那时候秦国实力仍然强大无比,而义军的前途却是飘渺不定。
所以当初最早追随自己起事的那批人中,刘邦心中最怀有感激之情的无疑是萧何和曹参。只是曹参性子冷淡,为人拘谨严肃,这也被一向不拘小节的刘邦不喜,再加上他一直甘于做萧何的副手,光芒渐渐被萧何所覆盖,久而久之,曹参竟不显名于各处。
但这并不影响刘邦对他的信任,而且曹参不但擅长文事,同样也武功赫赫。刘邦刚刚起事的时候,势力非常弱小,竟接连被秦国守军所败,一时狼狈不堪。曹参则亲自请缨,亲率二千军出偏师出其不意的偷袭胡陵、方与,攻打秦朝郡监的军队并且大破之。这才让刘邦形势好转,在淮北站住了阵脚,有资格成为怀王麾下的大将之一。
论文曹参不及萧何,论武他或许也比不上勇武过人的樊哙等人,但难能可贵的是他却是能文能武。而且曹参最大的特点就是处事四平八稳、滴水不漏,刘邦托付给他的事情他都能做到丝毫不差。当初田横的枉死,皆是处于曹参的一手所为,不但让刘邦成功僭越了齐王之位,也堵住了齐人的悠悠众口。
可就是这么一个不露锋芒的能臣干吏,如今却也离开了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