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他这种体格健壮之人,从小就没生过任何病,突然来一次便如同山倒般垮下,几乎要了他的性命。多亏老夫妇把他救回家中,又细心照顾,才让他捡回了一条命。
韩信努力的坐起了身子,依在墙上打量着四周,心中充满了疑惑。这时半掩的房门突然被推开,漳大娘端着陶碗走了进去,见韩信坐在炕上不由一愣,随即大喜道:“你醒了呀。”
韩信茫然的点了点头,那漳大娘急步上前,将手中的陶碗递了过去,关切的说道:“来,快喝一点。你受了重伤,身子弱,应该吃点东西。”
韩信有些魂不守舍的接过了陶碗,又低头看了看身上的衣裳,虽然满是补丁却很干净。
漳大娘看出了韩信的不解,便笑着指着一处木柜道:“你身上穿的太脏了,又都是血渍,我就帮你换了身干净的衣裳,你的已经洗好了放在那里。”
“哦。”韩信点了点头,精神渐渐的有些回复,又看向手中的陶碗,见里面盛着的是黄稠稠的一碗小米粥,看上去光泽十分诱人。韩信这十几日来都是靠喝着粥水维持着,肚子里早已经饥肠辘辘,便接过木勺大口的吃了起来,不一会儿一小碗米粥就被吃的底朝天。
那漳大娘看见韩信狼吞虎咽的吃相,不由眼睛笑成了一条隙缝,伸手接过了空陶碗,笑呵呵的说道:“不急,不急,还有的呢,你等着那,我这就去做。”
说完转身就离开,小半会后,漳大娘又端着一瓦罐热气腾腾的小米粥走了进去,还用一只陶碗盛着几个熟鸡蛋。韩信当真饿极了,也顾不上客气,接过便顾不上烫大吃了起来,倒是漳大娘怕他烫着了在一旁不停的提醒着。
直到吃了底朝天,韩信才意犹未尽的放下陶罐来,迎上了漳大娘看着自己微笑慈祥的脸。忽然想起来漳大娘家中家徒四壁,这些鸡蛋和小米应该都是她拿去换钱盐的好东西,自己这么一吃,倒是不知道她家中要怎么度日。
心中一阵感激,说道:“大娘,多谢您的救命之恩,我韩信他日必然重重报答你。”
漳大娘闻言呲开嘴笑了笑,连忙摆手说道:“没事的,没事的,不用报答呢,你能好过来就好了。”
待漳老头回来后,韩信不顾两人的推辞,正了八经的给两人跪下谢过救命之恩。之后十几日,韩信便在漳老头家中安心养伤,他本来就是身强体健之人,感染伤寒一去,便很快的就恢复过来了,没几日就能行走如常,虽然用力时伤口仍然会隐隐作痛,但也已经无甚大碍了。
这段时间来漳老头夫妇对韩信一直照顾有加,尤其是漳大娘,对韩信几乎是无微不至。韩信从二人的口中已经知道了他们的儿子,便猜到了漳大娘是把他当成了儿子,心里也不反感,反而觉得有些温暖。
日子一天天过去,韩信的伤势也好的差不多了。算算包括昏迷的时间,在这里已经耽搁了大半个月,便想找个机会向二老辞行。这一日吃饭时正想说出,忽然见门外慌慌张张跑进来一人,却是村里的村长。
村长见过韩信,也不为奇,只是看着漳老头说道:“漳老头,村外来了一大群的军爷,看打扮是义军,正要进村来。我知道你家里有外人,所以特意来跟你找个招呼,小心一点。”说完转身便离开。
漳大娘急忙拉着韩信的手,说道:“你先躲进地窖去吧,你是秦兵,口音又是外地人,被他们发现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