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页

公子豹等人越想越是惊骇,背心处更是冒出丝丝冷汗。

公子腾踌躇良久,忐忑说道,“你可曾想过,这可能是咸阳宫的计谋,目的是把你调离北疆,召回京城。”

宝鼎笑了起来,轻轻摇手。

“你忘了你的父亲?忘了成蛟?”公子庄小心翼翼地提醒道。

“所以你们来了。”宝鼎笑道,“我们都是老嬴家的子孙,大秦的未来就是我们的未来,没有富强的大秦也就没有我们老嬴家的无上荣耀,没有代代延续的帝国也就没有我们老嬴家的千年传承。值此时代的大变迁之刻,值此历史走向一个新时代的关键时刻,我们老嬴家的子孙首要之务是护卫国祚,是传承国祚,是辅佐大王建立一个崭新的帝国。至于我们个人的荣耀,都是建立在未来强大帝国的基础上,没有一个强大的新大秦,我们的荣耀从何而来?我们个人的利益又从何而来?”

宝鼎的神情渐渐严肃,“看看已经消逝在漫漫岁月中的王国,再看看今天灰飞烟灭的关东五国,那些昔年曾显赫一时的王族如今何在?现在大秦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我们是不是还要手足相残,还要兄弟阋墙,还要亲手摧毁我们的帝国?摧毁我们老嬴家的荣耀?”

“大秦亡,老嬴家必亡;大秦兴,老嬴家必兴。这个道理非常浅显。我恳请诸位暂时放下个人的欲望,以大秦的利益、老嬴家的利益为重,齐心协力共度难关。”

公子豹、公子腾、公子成、公子庄神情复杂,相视无语。

秦王政和宝鼎联手了,当今大秦的君王和实力最为强悍的第一权贵联手了,那局势的发展可想而知,即便对立双方拼个鱼死网破,最终失败的肯定也是功臣一方,也是那些试图掠夺大秦权力和财富的贵族们。

难道大秦当真要重蹈昭襄王时代的覆辙,大秦的统一进程当真就此中止?

※※※

第二天,宝鼎进宫,觐见秦王政。

秦王政在分封一事上态度坚决,没有妥协的余地,但他也不愿意重蹈昭襄王的覆辙,他想加快统一进程,先把统一大业完成,把中土统一了,然后再来对付“分封”这股势不可挡的洪峰。

矛盾就出现在这里。功臣们当然估猜到秦王政的心思,所以以统一大业来要挟咸阳宫,假如秦王政在“分封”上让步,他们就竭尽全力摧毁楚国,反之,他们就把统一战争拖延下去,利用年复一年的战争把咸阳宫拖进进退维谷的险境,继而迫使咸阳宫在“分封”上妥协。

这种情况下,是继续统一战争,置大秦于分崩离析的险地,还是暂停南征,转而集中力量稳定新占领疆土,尽快恢复国力,然后再发动南征,完成统一大业?无疑,仔细权衡利弊后,秦王政会选择后者。

选择“稳定”做为大秦未来几年的发展战略,最困难的不是实施这一战略,而是如何说服朝堂上的公卿大臣们,让他们接受这一战略并齐心协力去实施具体政策。

任何策略、政策都要人去实行。策略的好坏,政策成功与否,关键不在于政治理念是否正确,不在于拟制的具体政策是否合适,而在于执行的人是否忠诚于这一政策原旨并不折不扣地去执行,假如执行者敷衍推诿、阳奉阴违,甚至故意歪曲政策,错误地执行政策,背离这一政策的原旨,那即便策略是正确的,政策是合适的,也同样遭遇失败,甚至产生截然相反的效果,而造成的恶果就是民怨沸腾,中央权威严重受损,中央的政治目的全部落空,并且给中央和王国带来深重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