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燕国退守东北,深陷腹背受敌之困境。前有强秦,后有东胡,燕国若要活下去,先打哪一个?当然是东胡。东胡也是一样,匈奴人现在倾尽全力打代北,其势力范围已经延伸到东胡的老巢大兴安岭和饶乐水一带,东胡的生存空间再度受到压迫,所以东胡肯定要打辽东,这样当匈奴人杀过来的时候,他们还有条退路。
燕国和东胡打起来了,燕国固然是腹背受敌,但东胡也是一样,匈奴人随即获得了攻击东胡老巢的机会。假如匈奴人趁此机会重创东胡,把东胡人赶到辽东,那么匈奴人在大漠上就剩下一个对手,河西大月氏,也就是说,距离匈奴人统一大漠已经近在咫尺了。
要不要打东胡?
大单于头曼和左贤王、谷蠡王、日逐王等人商量,大家都觉得秦军强悍,而赵燕两国又先后灭亡,匈奴人已经失去了攻占代北的机会,如果继续打下去,不但自身损失大,也会给单于庭带来危机。更严重的是,大军远征,久攻不下,一无所获,诸种部落会怨恨大单于,这不利于大联盟的稳定,也不利于匈奴人的统一大业,所以现在当务之急是马上打几场胜仗,让诸种部落在胜利中获得财富,一来稳定军心,二来增加大单于和单于庭的威信,其三就是加快统一大漠的步伐。
最后还有更主要的一点,麻痹秦军,欺骗秦人,让秦人以为匈奴人久攻不下不得不撤退,从而把秦军引出来,把他们引到阴山脚下,等到时机合适,主力大军从饶乐水、闪电河一带突然杀出,先行抢占代北腹地,然后与河南右方诸王的大军前后夹击,如此必能围杀代北秦军,完成单于庭的战略目标。
※※※
匈奴人不打了,全线停战。
代北秦军松了口气,武烈侯和诸军统率们也松了口气。
这一仗打得太冒险了,假如太子丹没有带着燕军急速后撤,被秦军包围在督亢一带,那代北秦军就没办法及时回援。一旦让匈奴人突破无穷之门,杀进上谷郡,代北可就岌岌可危了。
好在上天眷顾武烈侯,眷顾代北秦军,虽然大家未能在这一仗中获取更多的功勋和财富,但最起码实现了战前目标,武烈侯也完成了他在政治上的布局。
代北战场,秦军和匈奴人对峙,有惊无险,而燕南战场上秦军进展缓慢,王翦根本没有乘胜追杀的意思,他让公子扶苏和章邯率五万大军继续包围蓟城,劝降城内守军,自己却指挥河北军横扫广阳郡,接收大小城池,先把督亢这个粮仓控制住。接着他征发广阳、中山、巨鹿三地徭役,征调数十万民夫,日夜不停地拆除易水长城。
此事不但公子扶苏无法接受,就连宝鼎都苦笑无语,他考虑再三,给王翦写了一封信,询问王翦何时攻打蓟城,何时杀进渔阳郡拿下古北口要隘,何时越过湖灌水直杀辽西。王翦回信说,天气严寒,不利于大军长途远征,倒不如利用这段时间修整军队,安抚庶民,把长城拆了,假如燕军反击,则正好以逸待劳,予其以重创。至于蓟城根本不需要打,城内粮草有限,围上两三个月之后必然崩溃。
宝鼎一笑置之,不再干涉。
王翦早就说过,此仗的目标就是蓟城,就是夺取督亢,这个战绩足够显赫了,也足以帮助咸阳威慑中土诸侯国。既然最大的目标达到了,又何必为了一些小功劳而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冒险远征?假如战败损兵折将那就得不偿失了。燕国君臣和军队逃到辽西苟延残喘,深陷腹背受敌的困境,前有秦军,后有东胡,日子非常难过,他们能坚持多久?又有多少人能坚持下来?如其劳师远征,倒不如在他们难以为继的时候,施展各种手段,威逼利诱、挑拨离间、收买贿赂,等等,让他们自己崩溃,岂不是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
当然了,燕国也有可能在辽西辽东坚持下去,也有可能和秦军长期对峙,但秦军在没有绝对把握的情况下,绝不能冒险远征数千里。此刻的燕国对秦国而言已经没有什么威胁,已经不重要了,对秦国而言接下来是如何击败匈奴人稳固北疆,然后就是与齐楚决战,统一中土。
王翦胸有成竹,宝鼎也没有必要自找没趣,所以他书告公子扶苏,你去想方设法劝降蓟城,这就是你的功劳,其他的事任由王翦处置,时机到了,我自会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