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河北这一路是主攻,代北主力要阻御匈奴人,能够投到燕国战场上的军队并不多,但王翦既然询问,宝鼎立即意识到王翦要代北主攻,而河北做为牵制一方实施佯攻。王翦这是什么意思?代北军主力投入到燕国战场,防守兵力就严重不足,那代北岂不危矣?
不过从战局来分析,选择居庸塞做为主攻方向无疑是正确的。居庸塞距离燕国都城只有两百余里,只要突破关隘,两天就可以杀到蓟城,包围燕都,如此燕军的长城防线不攻自破,其主力大军必定全力回援蓟城。这时候河北军随后追杀,如果运气好的话,秦军南北夹击,可以把燕国的长城守军围歼于督亢一带。即使不能围歼,燕国长城守军因为自身兵力有限,无法救援蓟城,最终也会选择撤往辽西。燕军全面后撤,蓟城旦夕可破,如此秦军速战速决,可以在最短时间内结束这一仗。
宝鼎暗自冷笑。好算计啊,冲锋陷阵让我去干,你这位上将军“运筹帷幄”,轻轻松松就把攻燕的功劳拿到手。此仗如能速战速决,河北秦军平分功勋,反之,如果秦军久攻不下,代北战局危急,自己就必然要回援代北,如此失利之责都是自己的。
“我记得上将军说过,只要十万大军就能攻杀燕国。”宝鼎笑道,“现在河北不是有十万大军吗?”
宝鼎故意不回答,看看王翦怎么说。
王翦抚须而笑,“武烈侯,你把主力全部带到代北去了,我这里剩下的都是些老弱病残。以这些人的实力,很难拿下汾塞要隘。退一步说,就算我不惜代价突破了长城,随后必将在督亢遇到燕军的顽强抵抗。我军迟迟不能杀到蓟城,也就无法策应你在居庸塞方向的攻击。你杀不进来,我到不了蓟城,后果可想而知。”
公子扶苏感觉到气氛不对,武烈侯和武成侯之间似乎出现了问题。
司马尚面无表情地望着地图,眼里掠过一丝忧色。他也不同意武烈侯现在攻击燕国,因为时机的确不合适,王翦对战局的通盘考虑还是正确的,但武烈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根本无视王翦的劝告,相反还胁迫王翦,终于把王翦激怒了。
第360章 传承
王翦的确愤怒了,他的愤怒不是因为宝鼎对他的胁迫,而是他做为大秦的上将军,大秦军队的最高统率,竟然被宝鼎和秦王政这对兄弟前后夹击,竟然成了他们博弈的工具,竟然无法行使自己的权力,这才是他愤怒的真正原因。
他还有多大的权力?大秦军队的主力都在代北,代北有实际掌控军政大权的宝鼎,有名义上的最高军政官长公子将闾,王翦的统兵权和战场指挥权都被削弱了,他目前已经无法调动和指挥代北军队,这才导致了宝鼎的骄恣跋扈。
宝鼎攻打燕国的上谷郡,既没有奏请咸阳,也没有征询王翦的意见,说打就打了。这一仗打赢了,大家皆大欢喜,但假如打输了呢?如果打输了,王翦这位上将军肯定要承担责任。
王翦可以理解宝鼎的苦衷。宝鼎就是“赌博”,这种疯狂的做法得不到咸阳和王翦的支持,所以宝鼎甩开咸阳,甩开王翦,用自己的“铁腕”逼迫代北各军统率发动了攻击。现在宝鼎变本加厉,把自己的“铁腕”延伸到河北,试图强迫王翦按照他的攻击策略去执行,继续为所欲为,这不但是公开抢夺王翦的军权,更损害了王翦个人的利益和权威,也危及到了几十万秦军将士的生死,所以王翦实在是忍无可忍了。
但这种权力争斗还是浮于表明,深层次的原因却是国策变革正在向不利于异姓豪门贵族的方向发展。
宗室崛起的速度太快了,在公子宝鼎、公子豹和公子腾等一帮宗室重臣的齐心协力下,在秦王政的默许下,宗室势力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先是王子出镇地方,然后是王子分封,接下来就是王子封国,总而言之一句话,大秦在努力一百多年后,在即将统一中土的时候,在权力和财富面临再一次分配的时候,宗室纷纷下山“摘桃子”,他们在这场瓜分中土利益的盛宴中抢到了最大一块“肥肉”,这才是公子宝鼎和王翦的亲密关系产生裂痕的真正原因。
王翦的权力受到压制和削弱,这是因为公子宝鼎的强势还是咸阳的故意纵容?是偶然还是必然?是不是意味着异姓豪门贵族正在面临新一轮的打击,他们在权力和财富的再分配中所能享有的利益正在被宗室贵族不断地掠夺和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