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页

“不出意外的话,我到河北不久,寿春政局就要再次发生剧变。”宝鼎眉头紧皱,忧心忡忡地说道,“年前范增来了一趟,名为代表寿春前来恭贺,实际上是来探询我的口风。我当时明确暗示范增,我不会去咸阳,但也不会再返中原,所以现在就是项氏动手的最佳机会。”

“蒙武在昌邑一线与齐军对峙,你去了河北,项氏再无顾虑,当然要果断下手。”赵高摇头叹道,“怕就怕景氏和项氏得手之后,马上与齐国合纵,两路夹击中原。中原大战一旦爆发,中山和代北战场危机四伏,局面更为紧张。另外,秦楚盟约破裂之后,江南失去楚国的物资援助,南岭大渠的修建也将陷入停顿。更严重的是,楚国阳文君熊岳极其所属势力遭到血洗之后,无论是宫内的王夫人还是东南的熊氏,都将受到影响,而这种影响必将破坏武烈侯的布局,未来将充满诸多变数。”

宝鼎脸色沉郁,凝神思索半晌后,问道,“你担心熊氏在局势对我不利的情况下,倒戈一击?”

赵高轻轻点头,“武烈侯不可不防。此刻河北局势危机四伏,稍有不慎就会极度被动。”赵高心里暗叹,他很难理解,当初自己劝武烈侯回咸阳,就是考虑到局势的发展可能比预料的要严重。武烈侯对此一清二楚,却执意要迎“难”而上,非要行险一搏,虽然他每一次赌博都侥幸赢了,但这一次他的好运气还会延续吗?

宝鼎想到的却不是熊氏对自己的“倒戈”,而是熊氏对咸阳宫的“倒戈”,对大秦的背叛。

未来,熊氏到底会做出何种选择?秦王政又将做出何种选择?楚国政局二次剧变后又将做出何种选择?这一切的一切,所有人的选择,所有局势的发展,都取决于中山大战的结果。

“一切取决于中山大战。”宝鼎平静地说道,“你这一趟江南之行,直接关系到中山大战的胜负。”

第334章 蒙氏的选择

宝鼎命令两府官员收拾行装,急速北上。

这天晚上昌文君熊炽赶到蓼园送行。

在各方的努力下,宝鼎终究还是没有进京,但局势的发展出乎大家的预料,谁也没料到匈奴人竟然在这个关键时刻与赵燕两国联手夹击秦军,宝鼎因此再一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匈奴人自从占据云中之后,无时无刻不想着攻占代北,继而直接威胁中土腹地,所以匈奴人常常入侵掳掠寻找大举进攻的机会。这一次赵燕两国主动与之结盟,给他们提供中土最新消息,并与他们联手夹击秦军,总算给了匈奴人一个攻占代北的最好机会。

匈奴人一如既往,先以小股游骑入侵,以麻痹代北秦军,打探代北军情。等到秦军主力在中山战场与赵燕两军陷入僵局之后,匈奴人突然爆发了,先是匈奴左贤王指挥左方诸王大举进攻,分隔包围代北秦军,把他们困在城池和关隘之内,接着匈奴大单于又带着后续大军越过长城,陈兵于大黑河一线,准备在代北秦军粮尽箭绝之际,发动致命一击。

匈奴人不是不想铺天盖地地杀进代北,而是不想在代北与秦军打个两败俱伤,以影响到他们此次攻击的终极目标。他们这一次的目标不是代北,而是河北和晋中,是中原腹地。

秦军云集中山战场,晋中空虚,正是攻击的最佳时机,但能否攻打晋中,却要看中山战场的结果。假如秦军在中山战场迅速取得了胜利,匈奴人最多也就是乘着秦军伤痕累累精疲力竭之际,以最小代价拿下代北,反之,假如秦军和赵燕两军僵持不下,甚至因为两线作战难以为继的原因战败了,那匈奴人不但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拿下代北,还能迅速越过太行山,杀进中土腹地烧杀掳掠。

正是因为此仗有绝对胜算,匈奴人才愿意与赵燕两国结盟,才愿意尽出大军帮助赵燕两国夹击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