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页

公卿大臣们都知道护军都尉这个武官职,虽然不常设,但毕竟是高级武官职,一般由文官出任,有监军的意思。现在秦王政把这个高级武官职更名为护军中尉,并且授予其协调督导区域军政大权,那权力就比过去的护军都尉大多了。

协调督导的权力事实上很有限,协调监督指导嘛,既没有军队的统兵权,也没有地方行政权,更无权干涉军队和地方行政事务,只不过因为是中央委派下来的,直接对君王和中央负责,军队和地方官长得罪不起,必须小心伺侯着,以免给弹劾一下惹来麻烦。

护军中尉的职权能否实现,全看这个做护军中尉的人是谁,假如是一般官员,肯定是摆设;假如由上卿以上大员兼领,那协调督导的效果应该不错;现在秦王政让武烈侯这个实力强悍的一等封君来专职行使协调都督大权,那效果就不是明显,而是事实上让武烈侯全面督统中原军政大权,是中原军政大员的官长统率了,但不管宝鼎因此建了多大功业,他的功劳都是最小的,因为仗打赢了是军队统率的功劳,地方郡县成绩斐然是地方官长的功劳,他的功劳就是协调督导,再大也大不过军队统率和地方官长,反之,假如打了败仗,地方郡县搞得一塌糊涂,那军队统率和地方官长就可以把主要责任推给宝鼎,因为他就是事实上的中原地区最高官长嘛。

这是放逐还是重用?阴谋还是阳谋?抑或两者兼而有之,秦王政既想压制他,又想物尽其用压榨他的才智?

宝鼎接了令书,告辞咸阳公卿,上车而去。

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让众人措手不及,各种各样的猜测都有,但很快谜底就揭开了。

临行前,宝鼎再上奏章,向秦王政承诺,三年拿下赵国,十年内统一中土。公卿大臣们相视无语,这是光明正大的阳谋。秦王政给了宝鼎一把铁锹,宝鼎挖了一个坑,承诺假如没有兑现,那就自掘坟墓,兑现了,秦王政就必须向宝鼎做出让步。宝鼎建下如此功业,秦王政在国政上肯定要做出让步。

兄弟两人不愿手足相残,竟然以这种匪夷所思的方式一决雌雄,咸阳上下顿时陷入沉默。知道内情的公卿大臣非常有默契地闭紧了嘴巴,而秦王政则把宝鼎的这份奏章郑重收好。

※※※

武烈侯的武官职让蓼园人惊喜万分。

武烈侯昨夜没有回蓼园,一夜过后秦王政就予以重用,不难推测昨夜武烈侯肯定与秦王政在一起。没有人探究武烈侯以何策重新赢得了秦王政的信任,蓼园人只知道此去南阳的危险性大大减小。孰不知他们的猜测大错特错,此去南阳的危险性不是小了,而是更大了。

宝鼎隐瞒了他与秦王政的约定。这个约定不能说,说出来会让蓼园人背上沉重的包袱。秦王政都不相信大秦三年内可以灭赵十年内可以一统中土,更不要说蓼园这些人了,他们对中土形势了解甚少,假如他们知道了宝鼎的承诺,对未来的信心势必大打折扣。谁愿意打一场根本不会赢的战斗?

离京的第二天下午,武烈侯的车队抵达蓝田。

蓝田大营是大秦军队的老营寨了,有数百年的历史。每逢大战前,将士们赶赴蓝田大营集结。战事结束,军队返回蓝田大营,将士们各返故里。自昭襄王开始,大秦军队开疆拓土的步伐大大加快,先是巴蜀尽数纳入版图,其后义渠人归顺,有了陇西、北地两郡,接着向东攻打赵韩魏楚四国,占据了大量土地,大秦的疆域因此扩展数倍,驻扎边郡大营的军队越来越多,而蓝田大营也就变成了京畿军队的驻扎地。

大秦的京畿就是内史,内史就是关中。中土以函谷关为界,关中又叫关西。关西之地都是老秦人,所以现在蓝田大营里的将士都是老秦人。他们是大秦军队的绝对主力,每有战事,必上前线。不打仗的时侯,将士们每逢农忙就归乡耕种,农闲时则轮流到大营集训。正常情况下,蓝田大营都有两万常备军,假如关西子弟全部集结,则至少有八万人马,如果加上京城的卫军、中尉军和老秦系将率官长们的私兵,真正的老秦人军队数量超过了十万。

蓝田大营之所以地位特殊,就是因为它是大秦军队的根基所在,即使没有战事的时侯,统领蓝田大营的也必须是爵至少上造的将军。现在蓝田大营的正副统率就是桓齮(qi)和司马锌,两位白发苍苍的老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