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页

“且让越王殿下先动好了。”叶凌皱着眉头道:“此番东宫之争,越王殿下风头太劲,殿下纵使有心,也未必能扳倒越王殿下,倒不如留下个后手,等候时机来得好,此乃某之判断也,至于对错取舍还请殿下自择之。”

先动手,可有将水搅浑,让李贞去疲于奔命,一旦李贞有所闪失,则入主东宫的机会就来了,可问题是李贞会不会有所闪失,李恪并不敢保证,一旦计不成功,则极有可能是一败涂地的结果,便是连日后的可能之机会都要一体葬送进去了,毫无疑问,这道选择题着实不好选,李恪的脸都皱成了苦瓜,却始终没能下定最后的决心,想得入神之际,书房里便死寂了下来……

第417章 洛书之争(三)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句名诗通常用来形容学子中了进士之后的得意之心情,然则用到魏王李泰身上却很有些相得益彰的意味,当然了,身为亲王,李泰自是用不着去整科举那玩意儿,可洛书一出,李泰之心情也就跟穷学子中了进士也无甚区别了罢。这几日好运连连,李泰便是晨起都是笑醒了的,又怎个快意了得?更令李泰得意的是……洛书一出,往日里总是避而不见的长孙无忌如今也能见着面了,而今日前来,长孙府更是大开了中门相迎,这等高规格的接待,令李泰很有种想要放声狂笑的冲动,若不是长孙无忌之长子长孙冲就在眼前,只怕李泰早已笑出了声来了。

“殿下黄门侍郎诸大人正在府上,家父正陪着,特令某前来相迎,还请殿下海涵则个。”长孙冲是个很谦逊有礼的人,一见李泰下了马车,立马迎了过去,恭敬地行了个礼,语带歉意地说了一句。

“哦?没事,没事,呵呵,表哥客气了,客气了。”一听说诸遂良也在长孙府中,李泰心里头便咯噔了一下,可脸上却并无异色,笑呵呵地摇了摇手,很是随和地应答道。

“殿下,您里面请,家父已在二门厅堂恭候。”长孙冲也没多废话,躬着身子,摆了个请的手势,便退到了一旁。

“表哥何须如此客套,来,一道走好了。”李泰有心要拉拢长孙世家,自是不会在长孙冲面前摆谱,哈哈一笑,一伸手,挽住了长孙冲的手,并着肩便要往大门里走,长孙冲犟不过李泰,只得陪着笑,一道行进了长孙府的大门,才刚转过几个弯角,入眼便见胖乎乎的长孙无忌与精瘦的诸遂良早已站在了厅堂前,李泰忙松开了长孙冲的手,紧走了几步,却又矜持地停了下来,笑容满面地率先开口道:“舅父,小王冒昧前来,打搅了,打搅了,抱歉则个。”

长孙无忌胖脸上堆满了和蔼的笑容,微微弯着腰,拱了拱手道:“殿下大驾光临,老朽有失远迎,海涵,海涵,您请!”

落后长孙无忌半步的诸遂良待得长孙无忌话音一落,也躬了下身子,媚笑着道:“下官参见魏王殿下,殿下红光满面,必将有大喜之事哉,可喜可贺啊。”

诸遂良这话讨喜得很,李泰本就心情得意,再被诸遂良这么当面一夸,登时便有了几分飘飘然之意,哈哈大笑着道:“诸老大人客气,有喜当同乐乎?同喜,同喜,哈哈哈……”

李泰这么一笑,在场之人自然也得陪着笑上一回了,只不过笑归笑,长孙无忌的眼中却是掠过了一丝的异色,然则却并未就此说些什么,笑着一摆手道:“殿下,请。”

“二位大人请。”李泰虽得意得很,却没忘了礼节,一伸手,也比了个请的手势,而后由着长孙无忌二人陪同着便走进了厅堂,自有一起子下人们奉上新沏好的香茶,而后全都退将出去,偌大的厅堂中仅有主宾三人各自就坐,这等私密相谈的架势登时便令李泰好一阵子激动,虽说强自控制着,却还是情不自禁地打了个哆嗦。

“殿下,老朽在京时,时常耳闻均州大治皆殿下之功也,每有钧州来客,皆言殿下之仁政,老朽感佩矣,只是不知殿下治何如哉?”主宾方才做定,不等长孙无忌发话,诸遂良便一拈胸前的长须,笑容满面地问道。

“诸老过誉了,此乃小王应尽之责罢,实当不得老大人如此谬赞也。”李泰自是知晓诸遂良不会无缘无故地问出这么个问题来,心中一动,这便缓缓地说道:“治者当以仁德为先,所谓大治者无为也,当鼓励农桑,并重流通,以律法为治,为官者只消心怀百姓,何愁大治不成乎?”

“善哉斯言,殿下德政,老朽佩服,佩服,只是既言无为,当奈属官何?”诸遂良笑着鼓了鼓掌,却并没有就此停止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