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宣谕使算个屁,徐良当年作过,张浚也作过,无非就是代表朝廷到地方宣扬恩泽,传达政令,访问风俗这些罢了,没什么权力。可范同还真就拿着鸡毛当令箭,满以为徐卫再怎么地也只是个武臣,但凡武臣没有不怕朝廷,不怕这进士出身的。
徐卫其时正召集相关官员,商讨整编一事,听说范同来了,便带着众官员到正堂上去接见。
范同踏进宣抚处置司正堂上,徐卫已经高坐在上,下面左右两排文武官员,济济一堂,入眼看去,不是服紫就是穿红,偶有几个披绿挂青的,也是少数。也就是说,在场的除少数人外,官阶都不在范同之下。
这让他有些措手不及。也难怪,川陕这块地盘上,因为打了太多的仗,所以川陕官员们功劳都不少,似几大经略安抚司的大帅们,没一个没建节的,便是宣抚处置司的幕僚,也都非寻常之辈。
范同立在堂中,定了定心神,正琢磨着要不要给徐卫行大礼时,一人发话道:“怎么?范宣谕不识得太原王?我替你引荐?”
那人五十上下,穿紫袍,腰里扎着金带,还挂着玉剑和鱼袋,范同从他坐的位置便能猜出,这只怕便是川陕宣抚判官张浚。没奈何,只得具礼相见道:“下官翰林学士范同,奉命宣谕川陕,见过大王。”
“免,请坐吧。”徐卫随意道。
因他是代表朝廷而来,所以张浚礼让他,让他坐了文官的首席,沈择因是内侍敬陪末座,他方落座,正要说话间,徐卫已道:“昨日沈都知已颁下诏命,一则以神武右军番号整编西军,二则清点兵力上报朝廷。”
“整编一事,本兵已命有司准备,这辖下六个经略司,两个安抚司,所统马步水军军籍本册俱在此处,来人,交予范宣谕过目。”徐卫道。值得注意的是,徐卫平时无论在公在私,在对自己的称谓都很随意,他几乎从不自称“本王”,绝大多数时候都自称“我”,客气时称一声“徐某”。此时,自称“本兵”,则是在彰显自己西府长官的身份。枢密院因为是全国最高军事机构,主管“兵”,所以其长官自称“本兵”。
当即有吴拱取了册子交到范同手中,趁他一边看的时候,徐卫一边道:“川陕六经略司,两安抚司,辖马步水军,计有二十七万人,因局势渐趋稳定,诸路都没有扩编计划。本兵打算借此次圣上钦命整编之机,再裁撤一部分,以节约军费,减轻财政负担。”
徐卫所说的这二十七万人,当然是实情。但要注意,这二十七万只是西军的正规军,没有计算乡勇、番兵、弓箭手这类武装力量。而熟悉西军历史和内情的人都应该知道,西军不仅仅是有正规军,其他乡勇、番兵、弓箭手虽是预备部队,但其战力不俗,必要的时候,可以直接顶替正规军作战。台面上是二十七万人马,只要一动员,三五月之内,集结四五十万部队不是说笑。
范同装模作样地看着,其实他懂个屁,只是奉命要来带一份军籍本册回去罢了。另外,所谓的“协助”整编也是句空话,部队整编是多么繁琐和专业的东西,他能看明白么?不过是外行看个热闹罢了。
折彦质之所以想让兵部员外郎杨复来,就因为杨复是专业人士,懂行,能看出端倪和虚实,结果让皇帝皇后这么一搞,愣给搞成公费旅游了。
“二十七万?大王麾下真是兵多将广啊。”范同随口道。
“哈哈,这算得甚?金国在宋金边境屯兵超过二十万,记住,本兵指的是西线。辽军从年初开始就一直在往夏境增兵,保守估计,其在夏境的兵力眼下也在二十万以上。西军二十七万马步水师,要面对将近五十余万强敌,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徐卫说道。他的话,是有些夸张,故意吓唬范同,但也没有乱放炮。
据情报显示,完颜亮调整西线的军事部署,仆散忠义作为副元帅,接连增兵,详细数目虽然不知道,但估个十五万上下应该不离谱。辽军一直在往夏境增兵,算是原来的驻军,暂时十二三万总是有的。这双方与西军兵力,大概相当,徐卫说压力大绝不是胡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