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2页

宋阀[校对版] 宋默然 2120 字 2023-03-15

“这兵部员外郎杨复,之前是军器监,军旅事本也熟悉,但他品秩过低,若使为钦命,亦恐太原王不快。朕思前想后,有个人选,两位卿家听听如何?”

折徐二相听了这话,心中狐疑,又不好当面说,便都点头,请皇帝示下。

“翰林学士范同,是政和年间的进士,又曾出使过金国,阅历丰富,处事沉稳有章法,派他去,必能圆满。”皇帝笑道。

范同?一听这个名字,首相次相心里雪亮。范同既不是徐良这边的,也没有追随折彦质,但是他在朝的官却当得稳稳当当,而且屡有提升,之前还在太常寺供职,一转眼地都成翰林学士了。

这要得益于他走对了门路。当年,刘延庆还在世时,曾经作过御营使,当时范同在他衙门里作幕僚,因此有旧。后来刘家崛起,他的行情自然也就水涨船高了。皇帝莫名其妙地提出这么一个人选,恐非出自圣意,估计是刘皇后吹了枕边风。

徐六突然想起,之前朝中为争论是不是该休改大政方针,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和金国议和,这位范同就曾经力主和议。

第八百二十三章 别来惹我

皇帝已开金口,折徐二相又没有共识,因此这事就算定下来了。当两位宰相都以为那就这么地吧,让范同去川陕,却听皇帝又道:“范同代表朝廷去川陕,协助太原王整编西军,这宣诏该是内侍去,方显朕对太原王的亲近爱护之意。”

折彦质和徐良都默不作声,以此来表达对这事的不满。如果单是宣诏,派内侍去那是合情合理的。但是,你此时让内侍去川陕宣诏,说不得要与范同同行,用意是什么那还用说么?他两个都相信,这肯定不是皇帝的意思,皇帝也想不到这里去,只有中宫那位才会花这些心思。

见首相次相都不言语,赵谨也有些不自在,干笑道:“朕想来想去,让沈择去一趟如何?”

徐良嘴唇一动,似乎想说什么,但话嘴边又吞了回去。折彦质见他不作声,便道:“圣上,这内侍不参政是祖制,昔年道君皇帝任用宦官,生出多少事端来?”

赵谨点头道:“这是自然,派沈择去只是宣诏,不涉及旁事。”他这么说,两位宰相也不好阻挡,遂都未提异议。

次日,便任命翰林学士范同为川陕宣谕使,前往川陕协助太原郡王整编西军,又命内侍省都知沈择同行,启程前往兴元府。徐良自然是亲书一封,快马加鞭提前送往徐九处报信,好叫他有个准备。徐卫收到信后,也没太当回事,来就来罢,不就是改个番号么,清查一下兵力么?没什么大不了的。至于六哥在信中提到的朝廷有可能要重设御营司一事,他也认为这不是个过场,川陕远离中枢,西军永远不可能直接听命于中央。

这边范同和沈择同行,一路不紧不慢赶往川陕,到兴元府时,已经快到十月了。因为他们是走的成都这个方向,所以进入兴元府地界之后,没急着往府城赶,而是在距离兴元不远的西县住下,专门停了一天。结果,却不见有人来迎,范同于次日悻悻地进入府城,川陕宣抚处置司派了一个干办公事来迎接,安排他们在馆驿住下。

按说,沈择是负责传达诏命的,一到兴元城就应该前往宣抚处置司衙门宣诏,但他听从范同的建议,暂时没有去,而是等在馆驿里。等什么?等看看徐卫晓不晓事,会不会来拜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