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页

宋阀[校对版] 宋默然 2185 字 2023-03-15

隆兴元年八月,徐卫接受诏命起复,同时护送徐彰的灵柩前往东京。出大名府时,张所率河北招抚司文武官员前来送行,大名百姓也自发齐集城外,目送军中元老离去,号哭之声,数里之外清晰可闻。当时,大名府并不太平,一些人为避兵祸,啸聚山林,落草为寇,干些剪径劫掠的勾当。但听闻徐彰灵柩路过,无人敢犯,至濮阳,有贼号梁进者,带兵数千拦截。见徐彰灵柩,又得知是徐卫亲自护送,率众伏拜于道后,自行散去,可见徐彰得人心如此。

八月上旬,徐彰灵柩送抵京师。赵桓派了他的亲舅舅,殿帅王宗楚出城相迎。又于西水门徐府设灵堂,朝中大臣多去吊唁,后葬于牟驼冈,赵桓御笔亲书“勋烈常昭”,极尽哀荣。皇帝召见徐卫时,再三表达了哀悼之意,并嘱咐他继续父志,完成其父未竟之事。立不世之勋,助中兴之业。

徐彰丧事完毕之后,因陕西接连催促,徐卫启程复职。临行之前,专门到三叔徐绍府上拜会,或者说,聆听训示。徐卫去陕西任职没两年,于父亲丧事中再见徐绍时,发觉三叔苍老了许多,须发已现花白。

“坐吧。”书房中,往日神采奕奕的徐绍显得有些疲倦。这几日虽说天气转凉,但酷暑余威仍在。可他非但穿着袍,甚至还披着一件直裰。

“叔父病了?”徐卫落座之后关切地问道。

徐绍伸手将将滑落的直裰拉上肩头,轻声道:“最近总觉四肢沉重,举箸提笔诸多不便,估摸着……”话未说完,已摇了摇头,神情黯淡。徐彰的死,对他的打击虽不说沉重,但一想到两位兄长先后而去,祖坟又被高逆挖掘,到底是五十好几的人了,身体有些吃不消。

“三叔何出此言?”徐卫赶紧地说道。

徐绍摆了摆手,叹了口气,沉吟片刻后吩咐道:“老九啊,这次朝廷给你下放了很大的权力,整个河东南境都正式在你节制之下,还有便宜行事之权,李纲也会配合你。至于那个同节陕华兵马,不用我说,你也知道是何用意。用心办差,尽快控制河东局势吧。”

徐卫并没有保证什么,而是问道:“三叔,西军进兵河东,金国可曾派出使臣交涉?”

这话说到徐绍心病上了,撑着扶手站起身来,满面忧色道:“我正为此事担心,女真人至今没有任何动静。怕只怕,他们在等秋高马肥,南下报复。”

这事还用猜么?那简直是一定的!你用西军直接进攻河东,连打嘴仗的机会都没给自己留,女真人此刻想必怒火冲天,恐怕就是这个月,必然南下。到时候,金军倒显得师出有名……

正思索时,听徐绍问道:“老九,你认为宋金决战会提前么?”

“回叔父,这个还真说不准。本来金国上次南侵,受损较重,怎么着也要休养个三四年。可这回,女真人肯定是恼羞成怒,会不会大举南下,还真不好判断。”徐卫回答道。

徐绍听罢,一掌拍在文案上:“若金国果真大举南下,事情就棘手了。官家用何灌执掌六路兵权,一来因为何灌知兵懂战,二来也是想控制西军。可何仲源明显不够分量,他才在陕西任职多久?西军那些将门能把他当回事?偏偏这个时候,他又跟李纲闹起来,这宣抚使与制置使不和,怎么统领陕西六路?”

徐卫认真地听着,这件事情,他绝对不会插一句话。因为他最清楚李纲和何灌是为什么闹起来的,甚至可能比两个当事人还清楚。

徐绍说到这里,突然把目光落在徐卫脸上,看了半晌,终究还是嘱咐道:“罢了,老九,你速回前线去,一定要镇住河东!哪怕女真人大举来犯,河东至少能挡上一阵半阵,缓解陕西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