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太公,徐胜两父子入得厅中,徐胜军职在身,自是大礼相见。张叔夜含笑受礼后,才伸手虚托,笑道:“不必多礼。”
那徐彰徐太公,因是五品致仕,仅拱手施礼,口称:“见过知府……”
“老哥哥,十余年不见,别来无恙否?”张叔夜上前,一把执住徐太公双手,如好友故旧一般,热情非常。当年徐太公在西北统兵,张知府也在西北任职,两人倒是相识,但说有多深的交情么,还真淡不上。如今,徐太公已然去职,他却是代天子守牧一方的封疆大吏,如此客气,倒叫徐太公有些不自在了。
干咳两声,徐太公回道:“行将就木,等死罢了。”
张知府不论真假,总是一番热忱,听到这话,只得干笑:“老哥哥说哪里话?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如今,令郎继承父志,投身行伍,早早晚晚,必成大器啊。来来来,坐下说话。”
三人坐定,张叔夜说了些场面话,无非是回忆当年在西北的“战斗情谊”,又称赞徐太公“虎父无犬子”云云。
徐太公却是个急性子,喜怒皆形于色,脸上不耐烦的神情渐渐显露。徐胜暗自担心,老父亲的脾气刚烈,直爽,容易得罪人,当年正是开罪了上头,才被迫致仕。这次知府接见,意义非常,可千万别出差子。
“不知老哥哥膝下几子?”张知府突然话锋一转,问了这么一句。
“一女二子。”徐太公生硬的回道。
“哦?那这位想必就是在大名府军中任职指挥使的长子吧?”张叔夜看着徐胜问道。
“是。”徐太公当真惜墨如金,身旁的徐胜绷紧了皮,生怕父亲犯了性子。
张叔夜略一颔首,赞道:“将门虎子,前途无量。不知昨夜那位驰援县城的,夏津之虎何在?”自从杨彦在城下嚎那一嗓子“徐家庄之虎,夏津小霸王”后,徐卫的光辉事迹,今天已传得有些变样了。
而徐家老九的形象,也从“纨绔子弟”“泼皮无赖”,摇身一变成为“少有大志”“不拘小节”,甚至“夜读春秋”“文武双全”。
“什么夏津之虎,一个败家子而已。”徐太公其实听得心里十分受用,可脸上仍旧没有丝毫表情,语气也生硬得紧。张知府一片热忱,见对方是油盐不进,渐渐也变了脸色。
“哎,自古英雄出少年,何必太过谦虚?”张知府轻笑一声,又接道“老哥哥,你这长子受恩荫作了官,幼子想必是要留在身边侍奉养老吧?”
徐太公还不见反应,徐胜却听得喜上眉梢,无奈一方是上官,一方是老子,哪有他插嘴的份?可又担心父亲素来刚正,得罪了这位张知府,坏了事情。再三思量,就欲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