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页

信使见他似乎有意违令而行,心中一急,道:“将军三思,不可逞一时勇气而误了大事。”

史弘肇盯着信使半晌,又笑了起来:“你这小子,管好自己传信之事便可了,不必多言。你回报大人,大人自然会明白我之心意。”

信使见无法改变史弘肇心意,只得匆忙赶回。史弘肇环视帐中诸将,他身材中等,帐中将领有部分是燕人,身形多半比他要高上一些。但在他面前却无人有居高临下的感觉。

“大人要我军缓行,但如今敌军门户洞开,若是我军不抓紧时机,乘胜而进的话,待敌军调整过来,虽说此去并无险关危城,却也总是麻烦,因此,我有意不顾大人军令,全速进军。诸位以为如何?”

众将面面相觑。他们都知道李昇用兵如神,十谋九中。如果违背李昇帅令,姑且不谈军中违令者斩的军纪,单单这战败地可能性,便让他们噤声无言。虽然史弘肇一早就追随李昇,关系如兄弟一般,却也难以承担这重责。

“自然,此事若是做得不谨慎,极易出现闪失。诸位放心,我决不会误大人之大事,而背百世之骂名。行周,你以为如何?”

他点名问及高行周,与李昇一样,他似乎在这些燕军将领身上看到几丝自己旧日的影子,在平日与李昇交谈中他也知道得知李昇地志向可谓远大至极,将来需要更多的独当一面的将领,培养将领也是时刻不能耽误。

“这……属下不敢妄言。”高行周世代将门,与他、李昇当年老兵油子不同,在这帮不可一世、一群粗鲁的汉子当中显得“文质彬彬”,面对这些“豪迈”的将领,在这正式场合中,他总是有些谨慎。

“说吧,我看你若有所思,定然是有了主意,为何不说出来?”

“属下以为……若是节帅大人不欲将军进军,只需令将军暂缓便可,无需再加上一句多派探马打听王处直消息。节帅大人对李存勖颇有顾忌,在清楚他动静之前,自然是不可轻进,若是能确切得知王处直踪迹,那又当如何?”说到此处,高行周眼眸闪了闪,终于平视药元福,“节帅大人没有交待得知李存勖兵马动静后当如何,也就是允许将军在知己知彼之下便宜行事。”

“正是如此。”史弘肇重重一拍身前桌案,哈哈大笑道:“我随节帅大人多年,他深知其用兵向来要求随机应变,若是我们得知王处直兵马动静而不相机行事,反而会受他责怪。行圭,这打探李存勖兵马异动之事,就由你负责,其余诸将与我励兵秣马,准备出击!”

史弘肇多骑兵,打探起消息来更是方便,李存勖大军要想异动的话也不会逃过他的耳目。

……

王处直自飞狐关退军,仍有六千余兵马,这样地兵力,退得又急之下,若是想不留踪迹,显然是不可能的。史弘肇只用了一日功夫,便知道他已退往定州,果然弃易州而去保定州了。

“他是想去据守定州,以便与赵王镕、李存勖兵马集合一起来对抗我军。”史弘肇得知之后,做出了与李昇相同的判断。“令信使速报节帅大人,我军全速往定州,至于后方之事,由大人伤脑筋便可。”

“快!”